之;其皮可作领袖。又獭有二种,居水为水獭,居山为山獭。

  狸:说文:「狸如貙虎」。正字通:「狸,野猫也。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斑如貙虎,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果实似虎狸,尾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领文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南方有白面者,尾似狐,为牛尾狸,亦名白面狸、玉面狸」。恒无香狸,余皆有之。据采访:去年射麻里山顶,白面狸啮毙一人;越数日,加都鲁庄复啮毙一人,八、九月间,行路相戒也。

  鳞之属

  鲻:土名乌鱼。本草云:「似鲤,身圆、头扁、骨软,生江海浅水中」。今于冬至前后数日,盈千累万而来,居民腌以作蜡。此鱼多子,与蒜同食下酒,风味颇隽。

  红鲫鱼:似鲋,红色,故名。

  海竖:黑色,无头、目、口、鼻,形似截木,大数百斤;剖之,有血及脏腑等。

  龙头虾:昂首奋角,长尺余,宛如龙头,大者三、四斤。食其肉,留其壳,可为小孩戏耍之物。

  鲨鱼:大者数十百斤,翅即鱼翅;亦冬季始有,与乌鱼同时捕之(以上海产)。

  鲤鱼:陶隐居曰:「鲤,为鱼中之主」。酉阳杂俎云:「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南门龙銮潭最多,有十余斤者。

  破雨伞鱼:赤黑色,身长丈余,头如犁,尾似鲨鱼。背有双脊双翅,翅骨条条可数,俨如油纸雨伞。海物维错,不识其名;土人以其形似,故名。夏、秋多获之,腥不可食。

  海翁鱼:府志:「海翁鱼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据采访云:「海中常见,大如山阜,有时出海面,洒其沫如雨」。并云:「鲨鱼随其尾而食其肉;海翁庞然,觉而转身,鲨鱼已不知何往矣」。

  海草鱼:白色如鲤,大者十余斤。

  鱼秧:小如米,出海边捕而蓄缸,祗见两目首尾。售郡中塭户,得价甚昂。近日罕有出焉。

  鲋:即鲫鱼。吕子曰:「鱼之美者也」。埤雅曰:「此鱼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其相鲋,故谓之鲋」。神异经谓:「东南海中,有长八尺者;食之,宜暑而避风寒」。今龙銮潭产者,重至斤余最大,味亦佳。

  鳝:一作鳝。尔雅翼:「鳝似蜿无鳞,夏月于浅水作窟。寗化县志曰:「鳝腹黄,故世称黄鳝」。异苑,作黄苑,音旦:「似蛇无鳞,体多涎沫。夏出冬蛰,南人鬻鳝,以缸贮水,蓄数百头,夜以灯烛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全身浮水上,毒杀人,当弃之」。

  鳗:一作鳗鲡,一作白鳝。埤雅云:「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青色;焚其骨,烟气辟蠹,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谚云:「鳗出鳢鱼背」。相传:鳗子在醴背上,如刳鳗有子者,必毒。又鳝腹无子者,亦毒,均当弃之。

  鳅:一作鱛。尔雅鳛鱛疏云:「一名鱛」。埤雅云:「鱛,泥鳅,似鳝而短,无鳞,以涎自染,难握。与鱼为牝牡,庄子所谓鳅与鱼游,是也」。

  虾:字书云:「长须虫也。大小不一,大者长二、三寸,小者如糠核」。按:虾出江海者,色白;出溪河者,色青黑。青黑者熟则变赤,色白者虽熟不变。小虾,醢之入盐作酱,瓮储愈久,味愈美。(以上溪潭产)

  甲之属

  龟:李时珍曰:「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甲可补心,唇、血皆以养阴也」。

  鳖:尔雅翼:「鳖卵生。形圆穹,脊四周有裠」。按:今人皆以充馔,其裠尤美;俗谓之甲鱼。

  鼋:尔雅翼:「似鳖而大,至一、二丈,介虫之元也」。按:后山沿海,有极大者,取其肉熬油,可得千斤,燃灯有臭气。

  蟹:种类不一,俗名曰蟳。螯特大,壳左右尖如锥;肉臊不润,味逊淮蟹。

  螺:种类不一,常见者,如升如碗,是海螺。用以充馔,壳可为水瓯。红黄色者佳。

  螺蛛:出海螺中,有重及钱许者,圆而无光,如鱼目;又如象牙。

  田螺:壳薄,小于海螺,如栗如李,生水田中。

  螺蛳:一作蠃。易:「离为蠃」,亦作蠡。尔雅翼:「公输般效蠡,闭户而设门」。壳有旋纹,形似蜗牛,生沟渠浅水边。

  五指螺:大如磁盘,壳外歧,出如人指者五,故名。直立,可作笔架;仰放,可作水瓯。

  蟹螺:壳中非螺肉,有物似蟹,无蟹壳,有须有螯,螯一大、一小。其尾似蛹,负螺壳以行,见则缩;烧其螺壳,则蟹出,换螺壳以居之,亦不死。或谓螺死,而此似蟹者居其中,犹张冠而李戴、鹊巢而鸠居也。海滩极多,一物耶?二物耶?吾不得而知之矣。土名寄生。前汉地理志:「会稽郡鄞县有鲒埼亭」;师古曰:「鲒音吉,蚌也,长一寸、广二分,有一小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