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按月周流往查,抽背所读之书,熟则赏以笔、墨、书籍等物;不熟,则朴以刑之。各塾师之赏罚,即以塾童之进益与否,为之等差焉。

  塾规

  盖闻师道立则善人多。师也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恒邑各庄义塾十五处,设已十余年,年费千余金。每塾学生十二人,年则百数十人,迄未有成材出于其中,深为可惜!本县以为化民成俗,端由于学。学之基始于童蒙,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自今伊始,愿与尔塾师、恒民约:查各塾旧章,每年以二月朔启馆,十二月朔解馆;此十个月中,先生不能无故离馆,学生亦不得无故不入塾。读书学生之父兄,既令子弟读书,亦不可溺爱不明;如此交相儆戒,方足以语功课。一日之中,早晨则授新书,视学生之才质,定上书之多寡。中午写方寸大字数十个;午后则温习旧书,背读本日新书。傍晚对课,教以平仄字义,自一字以至七字;盖对课者,即作诗之权舆也。晚间至二更为度,先生讲解经史、古文、纲鉴一首,不论何书,不论多少。诚以三余读书,夜者日之余,不可听其虚度,或学做论、赋、杂着;至有日间未完功课,此时亦可补足。师生之间,有化雨春风之乐,无急迫烦恼之苦,则善矣。读书之法,各省不同,而其要,不外乎熟及不间断而已。先生肯教而不惮烦,学生肯读而不畏难,即日计不足,月计必有余也。闽省福清黄藻亭太史,经术传家,子弟均以童蒙游庠,着有「读经臆略」一本。爰摭其大较,并参以吾乡读法如左:

  一、授书之课:初读新书,学生随先生读三遍,乃令学生在先生前自读两遍(先生要留心细听,间有连上、连下不清楚者,先生随句改教之),即为分别句读,逐句讲解。毕,令学生照讲一遍(如有讲错,为之更正)。先生再导学生读两遍,仍令学生自读两三遍,必句读都能顺口,乃令回位自读。到背书时,即有一二不大成句读,或背诵不清楚,先生不要怒詈;只须正色厉词,微令知怕,勿使畏而逃学也。温第二次书,先生仍要引导一二遍以快些为妙(快些者,不宜太缓,令其顺口成熟轻快);温第三次书,先生仍要引导一二遍以至快为妙(至快者,学生亦有兴会,且大熟也。训蒙有火候,顺势利导,以耐烦为第一义);温第四次至第九次书,先生仍要引导一二遍,以最快为妙(仍要引导者,恐年幼目不到书尚有误读之病,终要先生不厌烦苦。其最快为妙者,则先生不多费工夫,学生亦易于成熟也);至第十次以后,乃可令其自读。盖十岁以内之童稚,究属无知,教导之者,不可过宽,亦不可过严;宜宽心启迪、诱掖而奖劝之,则用力易而成功多。

  一、学字之课:其十岁以下者,由本县购发摹本,教其影摹外,如十岁以上学生,当审其字迹,近于何体?无论颜、柳、欧、苏,取古本之善者而临之。提笔必正,研墨必浓。每午写方寸大字五十个,并写明年、月、自己姓名,送请先生分别优劣,逐日朱标。并默写本日所授新书,按月存候汇寄总教,送署品评,分别奖赏。

  一、诗文之课:文以清真雅正为宗,诗以温柔敦和为则。所读所做之诗文,或破承、或半篇、或全篇,皆视学生之学力以定之。每旬逢二、八日,先生选时文、古今诗各一首,法律、声调字义、平仄,详细讲解,每日朗诵数十遍;按期熟背,再行选读。逢三、六、九日,先生命四书题、诗题各一枚、以作文之多寡、定时刻之长短,无论半篇、全篇,不得逾两个时辰,定要完卷,送请先生评定。按月存候汇寄总教送署阅看,分别奖赏。

  一、礼义之课:蓬户瓮牖之中,难期品节详明之士。但幼童初就外傅,必须及时教导。恒邑各塾学生,虽多农、贾之子,但既令读书,应有读书人模样。为父兄者,不可存子弟略识之无,于愿斯足之心。礼仪繁文,不能备录。以后各塾学生,如再有蓬头垢面、不衫不履,仍如牧猪奴者,惟先生之耻;必令其父兄为之整饬。至一切拜跪之仪、应对进退之文,亦必随时指示,由渐而入,使知检束,毋令放浪为要。此外,尚有积弊四端,除出示严禁外,亦应一并痛除。

  一、先生尚未到庄,间有不肖总理,浼人需索先生一月束修,方准其在庄教读;又有与先生串通指名,禀请教读,如得朦准,朋分束修之事:种种弊端,下流已极。要知本年塾师,均系本县凭文考定,无一竽滥其中。如再有前项情事,一经查实或被告发,定行重处。

  一、先生来庄教读,虽系谋食之事,岂无谋道之心?务须清操自励,不得于本县修脯以外,希学生谢礼,致玷白圭。如先生教读有方,学生果有进益,父兄自愿致敬者听。

  一、先生到塾后,住往任意作辍,挂一虚名,或回家、或远游,竟以义塾为传舍。嗣后如有冠、婚、丧、祭等事,必须亲后者,自应禀明本县,由先生觅人庖代。如不觅代,辄自解馆,定将解馆日起、至回馆日束修,全行扣除。至于平时束修,本县各给手折一个,上月束修,定于下月初按月凭折支取,毋庸先生亲来,致荒学业。一面将各学生功课等项带交,如不带交,修亦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