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雷雨以风溪流横溢,大木俱拔。
  五十九年七月十四日酉时,有流星光如电,天鼓鸣。
  六十年,大旱。
  六十一年,大旱,无麦。
  雍正四年,大有。
  九年,春饥。
  乾隆九年秋,彗星见于西南,三月始没。
  四十年秋,有蝗。
  四十五年,吕家村北,吕氏茔域内,木生连理。
  四十七年八月,大雨经旬,禾生芽。
  五十年秋,大水伤禾。
  五十一年,春饥。
  六十年,饥。
  嘉庆元年,大有。
  七年秋,有蝗。
  十六年秋,大雨伤禾。
  十七年春,大饥道瑾‘相望。
  十九年,虫伤稼。
  道光元年秋,瘟疫盛行,人多暴死者。
  五年秋,无菽。
  十三年春,四月十八日,罗山石崩一角,声闻数十里。邑侯江公即于是日卒。
  十五年秋,七月初四日,大雷电以风,禾尽南偃,烈风北回,禾根尽抉,大木斯拔,岁大饥。后夼村、台子村俱莲开并蒂。
  十六年春,流离载道,饿殍相望。
  十八年,春旱无麦,秋无菽。
  十九年夏,四月初二日,大雨,既望乃霁二麦如云,旋生糜虫,秀而不实,农大失望。秋大雨伤禾。磨山社十八村,大雨雹。邑侯上文,减收征银一半。
  二十一年春,正月二十六日,大雨雪以风,人多冻死。
  二十二年秋,七月,有虫伤稼。
  二十三年春,有白气,见于西南,长数丈,数月方没。
  二十四年夏,霪雨。

  ○山 川 补遗桥梁 附

  招之四乡,各以山名。乃前志列西北而遗东南,即其余之流峙,轶而弗录,益无足怪,然不可谓非载笔者之疏也。至于二百年来,陵谷变迁,或坦途化为险阻,则徒杠舆梁,实关国政焉。故续志山川,而以桥梁附之。
  勾山 在县南四十里。
  至山 在县南六十里,为招莱分界。
  会仙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右为莱阳大沽河发源处。由下官铺经下洼村南,至莱阳。西与小沽河合流。历平度、即墨入南海。《左传》“姑尤以西”注云:“姑,大沽;尤小姑也”。《莱志》以为发源于黄之蹲犬山,误矣。
  良山 在县南五十里。
  德新泉 原名温泉盏石为池,引水注之以便浴,构堂其上,曰“德新”,因以名泉。详见《山东通志》。
  东良河 一名界河,发源于邑南分水岭,俗名偏龙桥。东北流为石星河,迳城东关外,又西北会横掌河。由基河、张星河至东良入海。
  颖门河 自罗山发源。西北流迳丛家村,至栾家村入黄县界。
  响水河 在县西四十里,流无钜细,响声聒耳,故名。
  万岁河 自县西南诸山汇水流,至战村社,入掖县界。
  圣女湾 在县东南三十里。
  桥 梁
  浴德桥 在南门桥东,为东西通衢。
  板桥 南北二桥,在城东北角。南桥,嘉庆十九年重修;北桥,道光十四年,监生赵瑞募资重修,井修桥东大路至于河口。路旁悉树以柳。
  孀妇桥 在县南三十里,为东西通衙。涧深数丈,行人苦之。孀妇孙氏捐资创建,立碑记。
  垛石口桥 邑人林仲恩募资创建。
  青显铺桥 在城东南二十里。嘉庆年间募资创建。立有碑记。

  ○改置公署

  官府之设,所以示尊严明统属也。虽墨绶铜章,地仅百里,亦孰不于此乎听教令焉?招之旧署,自明季毁废,迁于迤西,买民宅而居之。厥后,踵事增修,屡有兴作。虽规模粗具,而堂阶轩厂蚩蚩者,咸识长吏之庭矣。自斯以往,毋或视同传舍,而修葺弗替,则所望于莅兹土者,续公署志。
  县治 在城南北大街西,大门东向。创建之时无考。
  大房四间 东西两厢。邑侯施公、何公相继增修。道光十九年邑侯陈公重修。
  二堂三间 旧又有所谓三堂者,邑侯施公合而一之。
  大堂三间 邑侯许公重修。
  东花厅三间 邑侯陈公新修。
  西花厅三间 邑侯许公重修。
  东西吏房十二间 邑侯许公重修。以西六间去大堂太近,规模稍隘,拓基益西,与东六间相称。堂两边各筑南向者四间。
  东西隶房共六间 邑侯许公重修西三间,创筑东三间。
  仪门一座 邑侯许公即南向之大门,改为仪门云。
  大门一座 原东向,嘉庆年间,邑侯姚公改为南向,东西置栅栏。道光二十六年,邑侯许公仍改东向。
  官仓 在县署后。
  养济院 在大街东。

  ○祀 典

  水则有源,木则有本,合于祭法者祭之,前志之论详矣。乃尼山木铎,不登明禋之首,即捍患御灾,与有教养之泽于斯土者,亦多挂漏,不几令海澨编氓,数百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