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之外护也。自清源而东,一支为瞻迹岭,至五里亭。一支为三脚室,至田头亭,此又近局左肩之内护也。其自赐恩而凤山,为近城之左辅。自赐恩而马头而黄积,即七里庵岭头,亦即为梁相山。而瑞峯岭,由瑞峯而黎山,而灵山,为近城内局之左砂。自瑞峯转而东北为浔尾,迤而东南为云谷。自云谷而南为石头,为宝觉。自云谷而东为石鸡。由石鸡逆而北为赤城,为桃花。由石鸡转而南为万岁,为圣姑,挽而顾郡城者为回龙,此皆护城外局之左砂也。其自大阳西南为南安之吴亭,则近局右肩之内护也。自南安吴亭而为翠屏,为潘山,则为近城之右砂也。其为郡城之前堂,则皆发脉于南安,由西而东抵于海。城南之山紫帽、华表、罗裳为众山之枢纽,而皆起于南安之一片山。由一片而东为南安大乌石,而后至紫帽,其山数面。晋江得其三,南安得其一。先拱清源而后由南而东以绕郡城。自紫帽北东行者为鼓雷,为石龟,为石龟,此护至筍江者也。自紫帽南而东行者为小乌石山,为双凤,为洋屿,此护至浯江者也。自紫帽又南以东者为龙首,为白塔,为行辇,此护至溜江者也,而自白塔之南以东者为狮山,为雁塔,为高甲,即东山。以至于溜石,则与左砂灵山对峙,为江水所出入,此皆城南之内堂也。其自南安一片而南为福平,为大石,转而东为驷行,又东至于华表,分为三支:其东行者为高州,为罗裳。罗裳分二支,皆北向。其西行者为象陷,为石龟。其东行者为圭壁,为青阳。由华表而西南行者为灵源,为玉兰,为安海。由华表而东南行者为结草。由结草而东南者过虺湖、龙湖、井尾、福全而为深沪之石壁。由结草而东而后南者,过石狮市,而为关锁塔之宝盖。由宝盖以东为金鞍。由金鞍以东为灵秀,而抵于祥芝。由金鞍以北而耸为丰山,皆以转顾郡城。而由宝盖以西又为永凝之益辅,则与深沪之石壁对峙,如守海门者然。至由祥芝日湖等越海又有小队、大队、白屿、岱屿,无非郡城之外护。凡此者皆城市之外堂,而兼固水口者也。要之城北之屏皆白虹所盘旋,城南之堂皆一片所环绕,而南安一片亦自白虹以西纡回盘曲而来,起讫自相照应。此其大略也,而脉络已可考矣。

  叙山下篇此篇叙山之故实及有关系,并前志之错漏,其非此者不复录。

  白虹山 在郡北百余里,其脉从仙游、永春交界之鹁鸽岭发出。鹁鸽俗称白鸽,又讹为白隔。左右有日月峡,束细入脉,不过丈余,得子脉之正气。三十余年前,永春人以礐廁界碑压其处。经增生吴廷拔于嘉庆十九年甲戌请前守富信移文填徙,未及举行。继守徐汝澜入永理案,会同永春州填塞迁移,永远遵行。载赐恩山下后茂乡告示石碑。以其垂瀑如虹,故名。宋莆田陈宓隐居其下。《闽书》:山有白虹漈,有龙潭,岁旱祷之,云气升潭中,如虹,三日内必雨。〔明苏濬诗〕红日照天地,飞雪白纷纷。道者偶来此,雷霆殊可闻。〔何乔远诗〕岩石挂长虹,影入寒潭里。枕上听潺湲,卧龙呼不起。二诗皆避乱作,刻于石。〔国朝倪鸿范诗〕奔腾南下气如霓,众脉分支东复西。形势直随青汉迥,翠光还与白虹齐。岩崖错落云相映,林木参差鸟欲迷。几度攀跻登绝顶,等闲拾级是天梯。
  八尖山 在四十七都,距郡城北八十里。《闽书》:“山前后相连,长十里许,大小累累,其尖有八。”
  玉叶山 即打石山。在四十七都,上有纱帽石,下有圆觉漈,悬流瀑布,又有仙人掌迹、圆觉寺。明郡司马赖统隐此。其诗云:大石(指纱帽石)倚山巅,长虹挂目前。仙人留掌迹,万古景风烟。
  香炉山 在四十七都,金溪之上。《闽书》:溪中沙淘之有金。按府县志图皆以香炉居白虹右肩后者,误。
  五洋山 在四十五都,距郡城北六十里。《闽书》:山高,顶中有田千顷,宋时五姓居之,故名。今讹为吴山,其麓有清水岩。乾隆府志云:在大帽山西。所称大帽,当指惠安也。
  双髻山 即丰山。在四十六都,距郡城北五十余里,水旱祈祷,岁则大丰,故名。山顶有双丫,亦名双髻峯。府县志图皆以双髻、丰山分作两山,且以丰山图于右肩,更谬。盖右肩无此山也。仙神极灵,祈梦者无不符验,亦多风趣解颐。《闽书》:上有白水岩,涓若滫浆,五代齐有人构此山,今石刻有无名氏诗。曰:齐朝谁住古岩阿,绝顶云霄手可摩。一掬白泉何处得?源来定自出天河。按此诗有云朱子所作。〔明张瑞图有记〕〔陈学潜诗〕峭壁悬空草径斜,高低古洞绕烟霞。双堆鸦发云中髻,两结芙蓉天外花。马甲一支天涧水,雉城片掌万人家。孤冈绝巘殊无障,目断沧溟那有涯?〔国朝万际昌诗〕纵游躭绝胜,高岫宛双鬟。苔滑全封径,云深好闭关。泉流窗外小,树影砌中间。极目江天豁,斜阳乱远山。〔又观日诗〕攀萝寻乌道,侵晓上峰巅。霞气涵沧海,波光接远天。山空孤月落,云净一星悬。会说羲和驭,相催日复年。陈大玠亦有诗。
  大帽山 在四十四都大河内官坪乡后,以形如帽,故名。上有顾新山读书室。按大帽山,晋江、南安、惠安皆有。府志此条引《闽书》云:自白虹西下,至姑舅岭,即高衢岭。有鞍四十九,有仑五十,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