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泽。此《注》引刘歆湖汉九水之说,只以解王莽之九江,非缀《禹贡》,亦并不牵合《汉志》,而后来之解《禹贡》者,皆以刘歆备一说。全氏于《山水泽地》篇且谓郦氏以湖汉当《禹贡》之九江,专门治《水经》之人,而读《注》文不审如是。陈蕃为太守,署徐 为功曹。蕃在郡不接宾客,惟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守敬按:见《后汉书 徐 传》。此即悬榻处也。建安中,更名西安,晋又名为豫章。赵云:按两汉及晋,豫章郡治南昌。《晋志》豫章郡领豫章县。刘昭《郡国志补注》引《豫章记》,豫章县,建安立,三国吴改曰西安。故《晋志》豫章郡有豫章县,盖复汉之旧也。《续志》不言豫章,《宋志》不记豫章,均为脱漏。且《宋志》云,豫章太守,领预宁侯相,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要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要安又是西安之误。[九]《吴书 太史慈传》数为寇于艾、西安[一〇]是也。城在今武宁县西二十里,前汉为海 ,后汉为建昌县地,去南昌府城三百二十里,非郡治也。此《注》言豫章郡治,而释以西安,疑庸妄人所填改。观下彭泽《注》却甚分明。守敬按:《续汉志 注》引《豫章记》,新吴、上蔡、永修县并中平中立。豫章县,建安立。此后汉末之豫章县,分建昌立者也。《宋志》有新吴、永修,说与《豫
章记》合。望蔡先为上蔡,说亦合。惟豫宁侯相,则云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西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绝不及豫章旧县,与《豫章记》不合。盖建安中立下,脱曰豫章三字耳。而《齐志》又以豫宁为豫章。[一一]至隋改南昌县曰豫章,而省豫宁入建昌,《志》亦称豫宁为豫章。作《晋志》者,遂并以晋县为豫章,不知豫宁自晋以下,宋、齐、梁、陈皆同。《晋 谢安传》,谢沅封豫宁县伯。《宋 王昙首传》,昙首及子僧绰封豫宁县侯。《齐 王俭传》,袭封豫宁县侯。[一二]《梁 王亮传》,封豫宁县公。《冯道根传》,道根及子怀封豫宁县伯。《裴邃传》,裴之横及子凤宝封豫宁县侯。惟《陈书 陈拟传》陈佑封豫章县侯。然《南史 陈宗室传》仍作豫宁。又《寰宇记》引顾野王《舆地志》,陈武割豫宁等县为豫宁郡。通检《晋》、《宋》、《齐》、《梁》、《陈史》,无封豫章县者,则知《陈书》误,并足证《晋志》、《齐志》、《隋志》之误。然则《宋志》所云吴曰西安晋改豫宁铁案不移矣。是此县后汉末初立,曰豫章,吴曰西安,晋、宋、齐、梁、陈曰豫宁,无可疑者也。此《注》后文本是修水径豫宁县,浅人见与各地志不合,记章字于旁,今本遂讹为豫章宁矣。又见隋之豫章即古南昌,并于《注》南昌下加以建安中更名西安,晋又名为豫章。盖即袭《宋志》豫宁下语,而又改豫宁为豫章也。赵氏亦知此为庸妄人所填改,乃谓《宋志》脱豫章,后又讥《豫章记》豫章县建安立之误,则于此县沿革,尚未了澈,故复详疏之。其实建安以下十三字,直当删却。城之南门曰松阳门,守敬按:《御览》九百五十七引此南下有西字。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 ,垂荫数 。守敬按:《寰宇记》引《豫章记》,城有六门,南二门,一曰
南门,二曰松阳门。昔松阳门内有大樟树,高十七丈,大四十五围,枝叶扶 ,庇荫数亩。应劭《汉官仪》曰:豫章樟树生庭中,朱樟作郡,赵据《河水注》引应劭《汉官》校改,戴改同。故以名郡矣。此树尝中枯,逮晋永嘉中,一旦更茂,丰蔚如初,咸以为中宗之祥也。会贞按:《寰宇记》引《豫章记》,先是樟树 枯,永嘉中,一旦华茂,晋以为中兴之祥。《晋书 五行志》事在永嘉二年七月,《宋书 五行志》在六年七月。《礼 斗威仪》曰:君政讼平,豫樟常为生。朱樟作章,戴、赵改。会贞按:《类聚》八十九引《礼 斗威仪》,君乘火而王,其政和平,梓为长生。《御览》九百五十八引作楸梓为常生。依此,《类聚》梓为樟之误,《御览》楸梓为豫樟之误。太兴中,元皇果兴大业于南。会贞按:《类聚》十引《豫章记》,太兴中,元皇帝果继大业。《晋书 元帝纪》,永嘉初,镇建邺,及为晋王,改元建武,踰年即位,改元太兴。故郭景纯《南郊赋》云:弊樟擢秀于祖邑是也。会贞按:《类聚》三十八、《初学记》十三载景纯《南郊赋》未采此语句,引见《类聚》十,樟误作梓。以宣王祖为豫章故也。朱《笺》曰:《晋书 宣帝纪》,曾祖量,字公度,官豫章太守。
赣水北出,际西北,历度支步,会贞按:《舆地纪胜》,度支步在郡城外,西临江,在今新建县西北五里。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会贞按:《御览》二百四十二引《魏略》,司农度支校尉,黄初四年置,比二千石,掌诸军屯田。据此《注》则晋因魏旧,掌仓廪事,而《晋书 职官志》但言度支尚书,不言度
支校尉,略也。步即水渚也。守敬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吴、楚间谓浦为步,盖语讹耳,今俗又讹作埠。
赣水又径郡北,为津步,步有故守贾萌庙,萌与安成侯张普争地,朱无成字,戴同,赵增。为普所害,即日灵见津渚,故民为立庙焉。朱《笺》曰:《太平御览》引《安成记》云,贾萌为豫章太守,与安成侯张普争境,战于新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