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南阳顺阳人,《晋书》附其父《汪传》。丹水径流两县之闲,历于中之北,戴改于作于。会贞按:《通鉴》周显王二十九年《注》,引此作于。所谓商于者也。会贞按:《史记 楚世家 集解》,商于之地,在今顺阳郡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在于中,故谓之商于。《正义》引《荆州图副》,邓州内乡县东七里,于村即于中地也。《张仪传 索隐》引刘氏云,商,今之商州,有古商城,其东二百余里有古于城。《一统志》商于城在淅川县西。故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会贞按:见《史记 楚世家 张仪传》。谓以此矣。[二九]《吕氏春秋》《召类》曰: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即此水也。又南合均水,谓之析口。朱口讹作水,赵据孙潜校改,戴改同。守敬按:今丹水自商州东南流,经商南县曰丹江,又经淅川厅,又西南经内乡县,至均州东入汉。
校记
 [一] 「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 按:「西县」二字赵氏据《汉志》校补。杨氏《要删》云:「按此郦氏引《华阳国志》文,原本无西县二字。」今按《汉志》陇西郡西县下云:《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赵氏所据,但变其文耳。故杨氏仍之,增「西县」二字。
 [二] 「《广韵》,峒音洞,山一穴也」 按:《广韵》但有音译,无「山一穴也」之训,而释为深涧。《集韵》去声送峒字,注一曰山穴通作洞。《康熙字典》引《广韵》、《集韵》、《正韵》、《韵会》有此义。
 [三] 「东南至广汉白水」 按:朱、沈、全、赵、戴皆作「广魏」,《笺》云宋本作「广汉」。何焯云:「道元以广汉为广魏者,元魏故也。」全云:「予按下条阳平注文,广汉之名三见,盖杂出汉魏人之手。」杨、熊从宋本作「广汉」。今按《大典》本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四第二十一页作「广魏」,是也,当改。
 [四] 「良马九百」 按:今本《穆天子传》,「良马」作「食马」,作「食马」是也。
 [五] 「《御览》六十五引《开山图》渊作泉」 按:此唐写本避高祖讳改作「泉」,而《御览》因之。犹隋人避文帝讳苻坚曰苻永,固而《通典》因之。(《通典》一百四十六清乐)
 [六] 「邑之秦,为秦侯」 按:《史记 秦本纪》原文作「号为秦嬴,秦嬴生秦侯」,朱《笺》误。
 [七] 「全又于始昌上增直字……戴删六字」 按:《要删补遗》卷二十,杨氏是全说,谓戴删六字而不乙城西,不可通,与此异。今按:杨氏以下文引「《地道志》正释此」六字,其说可从。熊氏删去
师说,非是。
 [八] 「《明 地理志》,西和县东北有盐井」 按:《明志》云:「西和西北有西汉水,亦曰盐官水。」又云:「东北有盐井。」
 [九] 「萧子显曰,武兴西北有兰皋戍,去仇池二百里」 按:《通鉴》元嘉十九年胡《注》引萧说,又云:「按《五代志》,将利县,后魏武兴郡之石门县也。」(《五代志》即《隋书 地理志》,《志》上武都郡将利,旧曰石门。)
 [一〇]「《通典》祁山在长道县东十里」 熙仲按:检《通典》同谷郡长道县下无此文,但杨氏上文引《通鉴》胡《注》,《注》引杜佑曰:「祁山在长道县东十里。」杨氏误记,今订。
 [一一]「《寰宇记》校改」 按:金陵局本百三十四「凤州」下作「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不作「太师」,赵氏所据或误本。
 [一二]「太和中为梁州」 按:《地形志》讹作「渠州」。标点本有校记,订作「梁州」。《地形志》作「太和十二年。」
 [一三]「《广城颂》,演以荥洛, 屋韵」 按:马融此《颂》上文为箕背王屋,赵故云。
 [一四]「苻弘祖」 按:「苻」原作「符」,《通鉴》胡《注》云:「符当作苻,杨氏、苻氏,皆氐种也。」今订。
 [一五]「莫折,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云云 按:是年六月,太提死,子念生代立,七月丁丑遣伯年等。熊氏未细核原文致误「念生」为「太提」,今订。
 [一六]「《寰宇记》梁泉县引《水经》云」 按:《寰宇记》百三十四引作《水经注》,《御览》百六十七「凤州」下引作《水经》。今订。
 [一七]「字书无●字」 熙仲按:下文 虞诩事有云:烧石●木,朱《笺》引《后汉书 诩传》作「烧石翦木」,然则「●」即「翦」之异体。
 [一八]「依此《注》则本作故」 按:《元和志》云:「本汉故遒县地,后魏变文为『固』,于此置固道郡。」
 [一九]「秦州之天水治上邽」 按:后魏避拓跋珪讳改为「上封」,此既引文,时代有先后,不宜改「邽」字。
 [二〇]「又名关城」 按:关城即阳安关口之城,晋始为地名,《锺会传》之攻破关城,尚未为地名。
 [二一]「郦道元以广汉为广魏」 熙仲按:何焯引崔浩改「冯汉强」作「冯代强」,例谓「广魏」为郦氏改,非也。《经》文作「广魏」,三国时作《水经》者尊时王之制度,称其地曰广魏,不用旧名。郦作《注》时追 阴平道之故城在王莽改名前即广汉之北部,于后汉时 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