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可处多留题”,库本同,据崇抄改。)下,即县也。】
  宁川驿 宁德驿南。绍兴二十八年,以主簿廨置。(底本作“主簿□”,缺一字,库本作“主簿王”。崇抄作“主簿廨”,据改。)乾道八年重作。
  深浦渡 元丰三年置。渡头有康济亭。十里至双岩。
  双岩岭 五里至黄崎。 
  黄崎镇滩头渡 元丰三年置。陆路径绝,经环坞村秦家山,路如马齿,旁无逆旅。行者多过渡至下杯。
  下杯驿 长溪县西出七十里。有渡,一潮至盐田,准陆二十五里。
  盐田驿 县西三十五里。有渡。元祐八年移于析棣置。
  温麻驿 县海晏门内。今废。
  倒流溪驿
  饭溪驿 县东五十里。有渡。
  白林驿 县东北百里,(崇抄于“白林”下无“驿”字;底本作“县东北首里”,据崇抄改作“县东北百里”。)去桐山五十里,今废。只憩天王院。 
  牌岭。
  桐山驿 去泗洲驿二十五里,今废。只憩栖林院。 
  骆驼岭、平阳,二十里,泗洲院。 
  过分水岭。
    是路,国初置驿。自使星至陀驿、罗源县、下杯驿、白林驿、饭溪驿,支给驿券。熙宁六年,减并陀驿、盐田驿、白林驿、饭溪驿,併归所过州县批支。绍兴六年,本路陈运使国瑞请立马递铺,招置土兵承传文字。寻罢。

○渡
  
  州东南门,河口登舟。
  大义渡 乘退潮,东经古山尾,憩程水港候潮,西入峡门旁入港,即此渡。贞观中,别驾卫总持见其处商旅(底本作“西旅”,库本同,据崇抄改。)宾主有序,故名之。
  长乐航头渡 百二十里。
  洋门渡 百五里。
  白田渡 百十五里。
  洋下渡 百八里。皆退潮一。初,临水、洋门、洋下、白田四渡,皆贫民以私船装载,(底本作“私船□载”,缺一字,库本作“私船渡载”,据崇抄补。)志在逐利,(底本作“遂利”,库本同,据崇抄改。)安弊不修。中经鸡屿,风涛最险,多方难之,必厚获而后涉,桨无宿手,(底本作“必淳获而从涉奖无宿手”,不可解,崇抄作“必浮获而后涉桨无宿手”,暂据改。)惟取于所渡之人,操纵不调,以此易致漂溺。嘉祐中,长乐始置三渡于临水,创官船以渡之,募善水者为桨夫。渡者,人输钱七,籍给募之余,为船具及补败之资。后因循不举。元祐六年,知县丁掌乞奏举行。明年敕以白田距临水十五里,洋下相距八里,洋门相距五里,且同岸,又三渡水路皆避征者所由。遂罢之。止于临水造官船四。大船所载止百人,水手十五人;小者五十人,水手八人。渡者,人输钱五,均给之。(底本作“均给为”,崇抄同,“为”疑为“焉”字之误,据库本改。)绍兴元年,流寓民姜子清乞收江淮河港溪渡钱。遂令日收,岁终较额为殿最。令渡人输钱十一。(崇抄作“输钱三十”。)
  洞江、营前、洋屿、筹崎、浮崎、翁崎。皆一退潮。
  王峬渡 河口渡抵翁崎。由翁崎渡三十里乃至,入城亦然。
  出西门十五里渡桥 旧有之。岁久颓甚,霖潦艰涉。绍兴七年,汪义和知怀安。举一讲僧更造之。六十五间。(底本作“六批五间”,库本同,疑误,据崇抄改。)
  灵光桥 旁有灵光寺。至怀安县。
  石岊亭 县之右,建炎间置。亭东有石,异时,岁觉增长,后因火乃止。
  闽越亭 县前,闽越王游憩之地。旧有记,相传为雷震飞入水中。
  石岊渡 驿路,百六十里至水口;水路,经甘蔗衙、大小目、福院、小若、大若,亦百六十里,至水口渡;风,或跨二日。尝有监司诗云:“朝辞虎节门,暮宿牛头寺。江神也世情,一送三程路。”(此诗文句各本皆同。但疑“牛头寺”为“牛头渡”,方与末句“三程路”合辙。“江神也世情”疑为“也有情”之误。)
  又 西门十五里,洪塘、高崎渡 即石岊江东流分为二,自洪塘渡至水西高崎。
  江南 杨崎渡、大章渡 杨崎属怀安,大章属永福,相去三十里。由大章至永福县。
  越峰渡 永福县下。元丰元年造桥。
  重光渡
  五十口渡 皆县下。
  洪面渡 县南七十里。南取溪东渡七十里。熙宁十年置。渡阔十五丈,涨准十五里。
  溪东渡 县北百一十里。北去洑口东渚渡二十里。渡阔七丈,涨准三里。熙宁十年置。(底本作“熙宁十一年置”,误。检《宋史·神宗纪》,熙宁只有十年,即元年至十年,据改。)
  洑口埕 (缺十字)剑阔十丈(缺六至七字),绍兴二十六年罢。(“洑口埕”条注文,各本同虚缺,暂无从校。)
  
《三山志》卷第五终

●卷第六 地理类六

  江潮
  海道

○江潮
  
  水路,视潮次停泊,犹驿铺也。循州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