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虚岁雍正五年中亭河开
  通分流北去玉带之水十减二三但河身本浅于
  正流而新开之牤牛河自西栲栳圏会入挟拥泥
  沙复加阗淤则浚治之工有不可一日缓者其会



    仝下流之信安河已成陆地即胜淓至辛张径禇
    沽[东沽]二港逹王庆之一支名吕公河者亦无河
    形唯余台头一派为正流则上自石沟下至杨家
    河通塞淤畅所闗甚巨此河道全局之利害也
   中亭河 亦名新挑河一统志在霸州南八里绵亘
    数十里按此即古中亭河也亦曰栲栳圏河康熈
    三十八年
圣祖命河臣王新命开挑上接十望河下入台山河分减玉
    帯河水势发帑筑堤上下各六工上六工距河稍
    逺以护州治下六工缕河为堤以田庐增设州
    判一员管理每岁按里出夫随时修补后浑河淤
    至胜淓下流遂塞而十望河自张青口来者为白
    沟流沙垫淤上流亦断自是堤工残废而下六工
    无复遗址与积淀相连雍正三年 怡贤亲王奏
    开中亭十望二河四年中亭河工竣十望河以积
    水未开五年大水难以兴工遂罢十望之役自口

  头对岸之下河门挑引河一道分玉带河水而注
  之中亭河增设吏目一员分汛防修七年州判陈
  起唐捐赀修筑下六工堤长四十里
 西淀 跨雄新数邑之境既广且深西北诸山之水
  皆汇焉北自雄县来者曰白沟河拒马之下流也
  拒马发源易州广昌之涞山至房山铁锁崖分为
  二派一派东入涿州过新城而南挟河琉璃河广
  阳盐沟诸水白玉塘西域寺甘池诸泉皆入之一
  派南入涞水经定兴而东易州之濡水武水白杨
  虎眼梁村马跑诸泉及遒栏河女思涧子庄溪诸
  水俱来会之二派合流为白沟河入柴伙淀西自
  安州来者曰依城河曹河徐河一亩鸡距方顺龙
  泉诸水之所会也徐水出五回岭经满城至安肃
  而曹水会焉一亩泉出满城东南余小泉以百数
  鸡距红花名最着流经清苑城南至粮河桥而方
  顺水来会之方顺即曲逆河祁水之下流也五云



  石臼二泉流为放水河五郎河入焉流径石桥村
  至粮河桥与一亩泉会流径新桥而满城之龙泉
  河自南来入之至善马庙与徐河合流为依城河
  入杂淀西北自安肃来者曰雹河源出石兽岗灌
  河入之由新安之黑龙口归杂淀新安三面皆水
  唯城北为干土而地处容城下流雨潦南下则大
  溵淀一帯尽为邻壑墟里萧条最称贫瘠雍正三
  年 怡贤亲王奏请于三台村开引雹河径小王
  营尚村之北至南河头入焼车淀南岸筑堤建闸
  以禆节宣堤内大溵淀数百顷皆引流种稻屡获
  丰收泽国已成乐土矣南自髙阳来者曰猪龙河
  唐沙滋三水之所会也唐河原名滱水源自山西
  灵邱入唐县为唐河横水自西北来会居民引以
  溉稻直逹下素町畦相望经曲阳之镇里髙门所
  溉尤多南入定州而白龙泉复来会之王谦王耨
  等村傍河皆圩岸也沙河来自山西之繁峙入曲

  阳界合平阳河南流阜平之当城臙脂二河行唐
  之郜河咸会焉其上流亦名派水经新乐歴定州
  沿流多资灌溉滋河发源山西之枚回山经灵寿
  为慈水七祖寨坌头大明川壅流可田入行唐之
  张茂村伏焉至无极南孟社而复出遶县北旋经
  深泽之龙泉固沃仁桥疏流成渠皆天然水利也
  三水颇称巨流毕会于祁州之三岔口为猪龙河
  径博野蠡县髙阳而入白洋淀猪龙河水性湍急
  奔腾最难捍御雍正三年决柴淀口而东溃蟆
  蝍口古堤直冲鄚州驿路十里浸为巨泽 怡贤
  亲王亲歴相度疏通猪龙故道决口始塞驿路复
  通然下流归淀之处河道纡回停沙壅溜易致横
  决复令清河道王纮于出岸村开挖引河十里至
  孟仲峯出口东岸筑二坝以防其轶西岸截沙嘴
  以顺其流然后安流入淀又于放水口斜筑长
  堤以御倒漾蟆蝍口残堤数十里亦一例加修



  以为重障于是猪龙顺轨濒河田畴比年丰稔但
  自祈州以下岸土挟沙最易坍颓岸坍则堤无所
  附宜于顶溜扫湾建筑挑水迎水等坝护岸以固
  堤根其下口归淀之处近有淤沙涨起抵阏河流
  亦宜开穵以顺水势
 赵北口 居西淀之中旧有石桥八座白洋诸淀之
  水皆由桥下东流实西淀之咽喉也而石桥卑隘
  碍流雍正三年 怡贤亲王奏请易之以木升髙
  加阔又增建三桥俾积淀之水畅然东注但白沟
  浊水自北而下出河门而横截清流至药王行宫
  前河形抝折土人谓之鹅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