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咽喉已通而胸
  膈未利也雍正四年委员挑穵经汛而其淤如故
  盖白沟涨时近自诸山而下推拥泥沙所至填淤
  四十里之柴伙淀变为桑田者什三四矣不加浚
  治则西来诸水泛溢无归若岁岁涝穵是劳费无
  已时也浑流入淀其害往往而然欲为一劳永逸

  之计必不使之入淀而后可查白沟故道行于淀外
  自龙湾而东径道务马务头洪城出张青口河形
  宛然宜疏浚深通导白沟之流复于故道塞其入
  淀之口然后将河门浅阻鹅脖抝折之处尽行挑
  穵如此则清浊分流淀清而河亦畅矣
 子牙河 在大城县东亦名沿河大城县志沿河自
  河间县之龙华桥转入县西南二十五里之马村
  东北流径十里湾自南而东径白洋渡四呈口至
  县东二十五里汇黑龙港河亦名交河从而北折
  绕县东十二里赵扶村又北径子牙村故名子牙
  河亦名盐河册说盐河在县南十里自河间流入
  分二支一西北流入文安县石城淀一北流又分
  三支西一支入文安黑母淀东一支入大小窝口
  中一支入霸州文尔淀汇于武清县三角淀入白
  河按子牙河总会南北二泊滹诸水终以滹沱
  为经流其湍悍迅激浑浊冲垫性与余河异水经



    所云右出为淀北为濊口者是也伏秋汛发奔腾
    涌溢河间以北静海以南皆被其害康熈三十九
    年
圣祖仁皇帝亲阅河工
特授方畧
颁发帑金于献县河间东西两岸髙筑长堤西接大城东接
    青县静海各二百余里又于广福楼之焦家口开
    新河一道东北至贾口入淀特设分司一员董其
    事令河间府同知分辖增置县丞主簿等官専汛
    防修自是河大青静之民始有宁宇矣嗣后雍正
    三年分司不得其人河员怠于其职堤多溃决
    怡贤亲王奏准动帑修筑又奏请撤回分司归天
    津河道统辖
     按子牙河至王家口入淀之处分为二派一派
     西流径文安土桥村至赵家庄又分二支西支
     抵文安大堤而北至龙塘湾北支径三滩里至

   张官营抵石沟河往往横截清流兼为堤防害
   一派东北流径瓦子头断堤村岳庄庄头村过
   王家泊抵台头会清河而东雍正三年经 怡
   贤亲王奏请障其西流约束归一四年令清河
   道王纮相度工费及汛水过后西支自淤正流
   俱由瓦子头一支而庄头村南旧有私河一道东
   由陈家泊归独流大坑急溜冲刷遂通舟楫此
   亦水自遂其东下之性非人力所为然顺而导
   之再加疏浚俾全河之势尽归大坑则台头一
   河无复浑浊之扰清水可以畅流矣再子牙河
   新河入淀之处东西相距二十余里两河之堤
   南连而北缺两堤之间村落数十地皆肥羙但
   北面无堤每遇二河涨溢淀水倒漾则数十村
   落皆在水中而河员犹守两堤唯谨幸获无虞
   则自以为功此如防盗者守墙垣而开后戸盗
   入胠箧发匮而去垣墙守者犹廵警彻夜此何



   为者也故北面之堤断宜接筑查王家口村南
   东岸有古河一道名三家淀河縁东堤出瓦子
   头桥下迤东北与新河合而入淀虽己淤浅
   河形宛然若挑挖深通亦可分正流之涨挑河
   之土即用以筑堤补缺成围围内之地分别髙
   下疏列沟塍于西南建闸引溉东北泄而出之
   一举而河堤两成营田亦就矣再查新河形势
   由西南而趋东北从髙就下直注独流大坑甚
   为径捷但河身浅狭堤岸残缺若深浚而坚筑
   之于焦家口分流之处建挑水坝逼子牙之溜
   移入新河刮刷愈深则王家口以上无羡溢之
   虞即台头一帯亦免垫淤之患矣
 千里长堤 起清苑县界讫献县之臧家桥周回于
  顺天保定河间三府之境长千有余里沿河绕淀
  为数十州县生民之保障康熈三十五年大水多
  漫决坍頺我

圣祖轸念郊圻颁发帑金
命河臣王新命徧行查勘一例加修增设县丞主簿等官管
    理堤固河平民享乐利者二十余载雍正三年大
    水漫决尤甚存者亦大半残缺四年
 上命怡贤亲王委员领帑画地修筑加厚增髙统于是秋
    告竣奏隶河道统辖董理责成工程日以坚固迄
    今六载髙下丰稔濒河近淀州县井闾皆歌乐土
    焉
   滹沱河 源出山西代州繁峙县太戏山流经太原
    盂县北始入直隶平山县北又东径灵寿县南入
    正定县界周礼职方氏并州川滹池战国策赵攻
    中山以擅滹沱汉书郡国志蒲吾注永平十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