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桥在文儒坊。旧罗城金斗门城壕也。
  仓前桥在常丰仓。南北二桥,俱有亭。
  虹 桥在光禄坊。旧名板桥,有亭,后圯,易以石。
  澳门桥在光禄坊口。旧名清远门桥。以上俱在府城内西南隅。
  迎仙桥西门外,木梁也。《旧记》:“西湖在州西三里,蓄水成湖,可荫民田。伪闽又益广之,迤逦南流,接城西大壕直通南莲池。父老相传:闽时,湖周回十数里,筑台其上,号水晶官。时携后庭,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今宫迹尚存。民田其上,而湖尽为民田及菱池矣。明万历十六年,知府江铎筑坝于桥之北,障西湖水。建亭、竖碑其上。”
  浦头石桥有浦数里,受玉屏、铜盘诸山之水,以入西湖,为堤其上。
  熊兵桥在通仙门西。宋时,熊兵营驻泊于此,故名。旧有河港,引西湖之水通于南湖,已湮,浦港亦塞,石桥犹魏然平陆中,一名小桥。
  泥门桥在泥王庙前,故名。一名平桥。
  观音桥在西门外直街。宋时建,后圯于水。明天顺中,里人陈叔茂重建。
  高峰桥在柴巷。
  打铁桥在官园前。
  柳 桥在草市都。唐时,辟南湖于此。今惟一港,以通舟航,从西水关出入,有石桥跨其上,旧名中济。有亭,今废。
  洗马桥在西关厢荣亲里。
  凤凰桥在凤凰山下,香岩寺前。旧有亭憩行者。后仆,随建。
  西禅浦桥
  石湖桥俱美宅里。
  中济桥在永钦里。
  黄山桥在永钦里黄山前。
  地藏桥在一都义仓前。
  神仙桥在瓦埕头,又名打雷桥。
  洪山桥距城西十里。《名胜志》:“自芋原上分支来,由桐口、万安经此桥,以达西禅浦,绕城西入台江,与洪塘江合。”《闽都记》:“万安江口,旧有石桥狭隘,水迅急,善崩,民以为病。明成化十一年,广其旧址,重建水门四十余,其七门当冲流,屡坏屡修。万历六年,巡抚都御史庞尚鹏重治,建屋。万历已酉毁,知府俞政重建,又毁。本朝顺治中改造,寻圯。康熙间,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金钅宏,相续重修。今复圯,现在议修。
  丁坂桥在洪塘。
  带 桥在洪塘方鹗。以上俱府城外西。
  黄宅桥闽谏议黄讽宅址。故名。
  栖云桥其南有栖云慈峰院。
  石碣桥
  桐山尾桥以上四桥,俱在府城外南二秀里。
  观头桥在晓岐。
  元通桥在灵凤里。
  新 桥在高岐。
  合山桥在南屿。延袤数丈,以木为梁,而亭其上。
  迳 桥在江口。
  李宅桥
  下浦桥
  辽沙桥
  苏崎桥
  浯水桥
  杜豹桥以上六桥,俱在明光里。
  张坑桥在白鹤。
  接武桥在清政里。
  白屿桥在清政里。
  凉伞桥在永康里。
  六 桥在后尾花屿山下。《名胜志》:“南屿之外有花屿,周围者六桥:曰合潮、玉浦、郑屿、温阳、后山、王丘,皆擅花木之胜。宋林安宅居址。”
  十四门桥在招贤里。垒石为桥,酾水凡十四道,故名。
  绿榕桥在绥平里庆城庄前,以上俱在府城外西南。
  万安桥在梅亭铺之北,纳洪塘诸流,驿路要冲也。宋绍兴七年建,元季圯于水。所存二址,明宣德八年,重建于旧址之西四十丈许,酾水为五道,上跨修梁,而覆以亭,长二十余丈。正德、嘉靖、隆庆、万历间,屡圯屡修。今复圯。
  灵光桥在桐口。《名胜志》:“岊江之上,稍折而东,为灵光山,有桥曰灵光桥,即桐口桥也,桐江之水出焉。明万历六年重建,为亭其上,后复圯。天启间,郡人曹学佺复建。”自为记:“水自三溪来,至石岊派而为两。其一由大江东走,其一屈而西北,由桐口、万安、洪山而入西禅,环城之西南面至南台,与大江合,此省会玉带水也。凡理道之隆替,文运之盛衰,咸有关焉。而桐口、万安、洪山为水所迳之处,皆有梁以度。一则津济往来,人所易晓,一则以江潮相接处,江力微,不能胜潮,潮归时,挟江水以东,驰若奔马,则其水无情,且田庐就近者易崩,故藉桥之力以挽之。潮欲去而稍扼于桥者再三,若不一而足,则前人创造之意盖微矣。岁已酉,洪水为灾,三桥俱坏。然万安为冠盖驿路所必由,朝坏而夕修之,不两月即告竣,程速而功坚。洪山之冲,较万安为甚,而非邮程,故议修辄缓,而功作坚瑕亦相半。然予尝不佞,幸从大宗伯翁公之后,忝为乡绅,其言得以时达于当道,而时有干麾之过存,数所目击,故不至于废寝。惟兹桐口,冠盖乡绅足迹不临,祗为樵夫牧竖负粟抱布之人所走集,故其言无由而上达。自已酉至今十数年矣,易危为坦,不敢与两桥齿。然以堪舆论之,则入省会之水为第一重,而以治道论之,则颠沛无告之小民,乃仁政之所宜先也。而万安、洪山尤不敢与此桥齿,桥之修其可缓乎哉?目今公帑告诎,耳力辽之役,兵食旁午,似无暇及此。某固不揣,辄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