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浣布之所。唐崔国辅有诗。
  三亭俱在淮阴故县。韩亭在故县南,枚亭在故县北,步亭在故县西。以韩信、枚皋、步骘得名。宋晁端彦有诗云:“韩枚步骘建三亭,为显当时将相名。”是也!
  枚皋宅在淮阴故县。按:《山阳县志辨伪》云:城西北三里湖嘴,俗称枚皋故里。《史记》载,乘在梁娶皋母为小妻,及乘东归,皋母不肯随,分皋数千钱,留与母居。年十七,事梁孝王。及至长安,武帝善之,拜为郎。即是皋为乘子,未(常)[尝]至淮阴。即有故里,亦属乘不属皋。而乘有故里,亦当在淮阴,不在今山阳县。土人以赵承祐有“家在枚皋旧宅边”之句,遂以名其里。其实诗人寄兴之词,原不必实有所据也。
  钵池山丹井在关署西北五里许。冈阜盘旋八九里,形如钵盂。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炼丹于此,故有丹台、丹井。相传台下旧有七井,后只存道旁一井。及乔仙去,井水日变三色,其味甘美异常。今丹台微有残基,而丹井已渺不可考矣!
  袁浦在淮阴故县西二里。郦道元《水经注》云:淮阴县城西二里,有公路浦,昔袁术自九江东奔袁谭,路出兹浦而得名。非清江浦也。
  杜康桥在山阳县治东北古淮岸。有刘伶台。桥与台近,不知始于何时。
  刘伶台《山阳县[志]辨伪》云:郡东十里有刘伶台,在古淮堤上,前祠后墓。祠祀刘伶,以杜康配。堤南数里,有杜康桥。按《晋书》:伶,沛国人。墓不当在山阳,意其逃名醉乡,踪迹或在河内山阳,此地遂因而附会之耳。至伶与康,时地迥异,配食一堂,殆以酒作之合欤?唐许浑有“刘伶台下稻花晚”之句,则其由来已久。《光州志》载:刘伶台,天下凡十有三处。浙江《嘉兴志》亦有之。
  洪泽馆洪泽未汇为湖时,有洪泽镇,自淮阴达濠泗官路也。上有洪泽馆,为过客停骖之所。又有洪泽村、洪泽桥。市廛栉比,商旅辐辏。唐皇甫冉有《洪泽馆》诗。
  赵嘏竹轩嘏《忆山阳》诗云:“家在枚皋旧宅边,竹轩晴与楚坡[波]连”。今无可考。然诗中有“芰荷杨柳”、“烟岛夕阳”,当在湖村河渚间也。
  转搬仓在运河西岸。唐时漕运,凡江淮运米,暂储此仓,转运关、陕。北有运河堰,周世宗始置满浦关,以通水路。
  山阳湾昔淮水东流,过清口,经甘罗城,达清江浦,至相家湾,趋柳浦湾,迤逦纡折,即古山阳湾也。一名山阳渡,一名山阳津。水最湍急。宋淮南转运使乔维岳别开运道,以避山阳湾之险。自黄河北徙,其险遂平。今柳浦等处陆地,皆昔之巨浸也。
  西湖故迹即管家湖,在山阳旧城望云门外。旧隔仁济桥为南、北二湖。宋嘉定时,安抚使应纯之尝于此建水教亭,教习舟师。由城西水门,小舟可入。自运道改,而湖与城隔矣。然烟艇渔榔,可骋游目者尚在。淮郡旧志云:逮永济河开,两湖积水难泄,多浸民田。天启年间,山阳令孙肇兴开洞口以泄之,西湖遂涸为田。今运河西岸,自西门以北,历湖嘴至板闸,皆西湖故迹也。
  白果塔淮城东南泾河、蔡家桥一带,地多墩阜。相传未有塔时,大雾三日,雾开塔见,本细末大,形如白果,土人以为仙迹。
  屯船坞即山阳联城内地。古无联城,如马路池、陆家池等处,皆粮艘屯积处。既筑城,乃悬空二水门,以便船桅出入,故号其门曰“天衢”。今桃花营,皆昔日歌楼舞馆。
  跃龙池在清江浦常盈仓前。以明武宗捕鱼濡水,故得是名。
  招隐亭在西湖嘴运河西岸。明隆庆间,沔阳陈文烛为淮郡守时,有五岳山人郭次甫隐焦山,公延之,建庵筑亭,为次甫觞咏地。亭前烟波浩渺,杨柳芙蕖,为一时胜境,后渐就颓败。国朝顺治年间,山阳张铨部新标复加修葺,与同郡胡从中、程涞诸人,赋诗纪胜。今又圮废矣!
  爱莲亭在关署后山子湖心。四围皆莲,亭居其中。康熙五十三年,前监督党古礼建。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碧水红阑,宜晴宜雨,不独夏日可恣游赏也。向为淮关香火院,有湖田二十亩零。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台俱没。余于丙申年改建为观音庵,有记。
  沙冈盐城县治西北。盐邑境内无山,唯沙冈一带,南抵冈门镇,北距海,延及阜宁,递起递伏五六十里。
  石人头出土高四尺五寸,在盐城县北六十里,离海岸止里许。
  庙湾城详见《乡镇》卷内。
  云梯关阜宁县北。有数大套,叠若云梯,河、湖诸流,皆从此出海。昔为重镇,筑墩十座,卫指挥领兵防守,旁多屯地。
  清河故城在大清河口。宋咸淳九年,淮东制置司[使]李庭芝筑。元泰定初,因河决,迁治于河南岸甘罗故城。至元十五年,因兵乱,复筑土城,仍移河北,即今之所谓旧县也。明末,再迁于甘罗城,不久复归故治。今于乾隆二十六年,迁于清江闸南岸一里许。而黄河北岸陶家庄西之旧县土城,渐就倾废矣!
  泰山墩去河口马头镇二里许。土人因墩下有东岳祠,故名为泰山墩。从陂泽中突兀一丘,远望之如浮翠焉。淮郡以此山为盱、泗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