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五百 按寰宇记开元户与图志多寡不同】
天宝时户十万三千三百六十四口六十八万七千三百 【通典虽作于贞元然州县以天宝为定故载润而阙升户口通丹徒丹阳句容江宁延陵金坛六县言之】
至德时户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 【新唐书地理志以至德二载割出江宁句容属升州之后为定故于户口之下称领县四 按旧唐书地理志乃以此为天宝六县户口之数参之通典数不合】
元和时户五万五千四百 【元和郡县图志】
宋太宗时户主一万六百四十七客一万六千九百九 【太平寰宇记】
真宗时户三万三千 【祥符图经丹徒县户一万三百七十丹阳县户九千三百六十金坛县户七千九百九十延陵县户五千二百八十】
仁宗时户五万四千 【两朝国史】
神宗时户主三万三千三百一十八客二万一千四百八十 【九域志 郡县志崇宁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七】
孝宗时 【孝宗时○钞本此上有干道庚寅一段 案干道本孝宗年号庚寅乃干道六年钞本上文干道庚寅一段与下文全同必系重复况下文云户六万三千九百四十口一十二万一千二百二十与注中之三县散数相符而上文云户六万四千口十二万一千三百有畸与注中之散数不合至于干道庚寅四字下文是小字而上文误作大字又少孝宗时三字尤与前后诸条体例不合此必传写之舛误也今删】 户六万三千九百四十口一十二万一千二百二十 【干道庚寅丹徒县户一万八千八百口三万二千二百丹阳县户二万五千二百四十口五万五千九百八十金坛县户一万九千九百口三万三千四十】
理宗时户一十万八千四百口六十四万四千一百 【嘉定志府城厢户一万四千三百口五万六千八百江口镇户一千六百口六千九百丹徒县户二万七千口一十六万九千六百丹阳县户三万五千二百口二十一万八千五百金坛县户三万三百口一十九万二千三百】
度宗时户七万二千三百五十五口三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 【咸淳志在城五隅户八千六百九十八口三万八千三百八十五丹徒县户一万四千八十一口七万六千三百三十五丹阳县户二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口一十一万八千四百六十一金坛县户二万六千八百八十口一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三】
  土著
户一十万六十五 【录事司九千四百六十九 丹徒县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二 丹阳县二万九千二十四 金坛县三万二千五百一十六】
民八万四千八十三 【录事司六千六百三十 丹徒县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 丹阳县二万五千六百二十八 金坛县二万八千八百四十八】
儒七百三十七 【录事司二百五十四 丹徒县三十二 丹阳县七十二 金坛县三百七十九】
医三百 【录事司六十九 丹徒县六十六 丹阳县七十七 金坛县八十八】
马站二千九百五十五 【录事司八十五 丹徒县一千一百四 丹阳县八百三十七 【丹阳县八百三十七○(钞本作四百六十二) 案自上文民八万四千八十三至下文龙华会善友二正合土著一十万六十五之数各条小注之散数与大字之总数均属符合惟此条大字云马站二千九百五十五小注云录事司八十五丹徒县一千一百四金坛县九百二十九合丹阳县四百六十二计之止得二千五百八十较总数少三百七十五则散数必有舛误可知凡充马站之户多居于城外录事司统城内之地虽止八十五户已不为少丹徒金坛二县户数在一千内外当亦不误至丹阳县为南北往来之冲途若止四百六十二户则不及二县之半未免太少今改为八百三十七较钞本多三百七十五乃与二千九百五十五之总数相符乾隆镇江府志卷五述元时户口马站条下之散数丹阳亦系四百六十二而总数则系二千五百八十盖后之修志者知散数与总数不合遂改总数以就之然总数既改而上文仍云土著户一十万六十五则前后不相应矣故此条之散数可改而总数不可改也 又案乾隆志又云右永乐成化二志皆与元史不合就其本书所述总数与注亦自矛盾姑附志之今考元史地理志云镇江路户一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五较此志土著户多三千二百五十者盖元史所纪户口用世祖至元闲所籍之数(地理志五杭州路条下云户三十六万八百五十注云至元二十七年钞籍数湖州路条下云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注云钞籍户口数阙用至顺钱粮数盖元史所载户口多据至元闲钞籍之数其钞籍之数无考者始据至顺钱粮之数镇江路与杭州路湖州路同属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其户口下无注者盖杭州路在此卷之首彼处既注明用至元钞籍数则此从可知也)此志所纪户口据文宗至顺闲所计之数(卷六赋税门云以上税粮并据至顺二年计拨之数以书税粮之数既据至顺二年则户口之数疑亦据至顺二年矣)故有不同至顺闲之户数较至元闲之户数微少者实因屡遭灾变所致(上文户口叙云大德辛丑秋七月飓风大作诸沙漂流厥后丁未洎天历己巳二纪之闲两罹荒札由今视昔颇为不侔)然则此志与元史固不相背矣(下文云口六十一万三千五百七十八元史地理志云口六十二万三千六百四十四至顺时口数较至元时口数少一万六十六者其故亦与此同)至于户之总数散数乾隆志所载本于此志而每与此志不合盖由永乐成化志展转传钞以致讹舛(上文儒七百三十七注云金坛县三百七十九乾隆志三百误作二百七百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