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酒
  油:有芝麻、土豆、茶子、树子、菜子、桕子、萆麻数种。
  ■〈米凡〉:油粕也。茶■〈米凡〉可濯垢,土豆■〈米凡〉可粪田。
  茶、樟脑
  磺油:产猫里溪头牛斗山下。
  樟柴、紫荆、櫹榔、茄冬、百日青、楠枋:以上诸木,可制器及造船;内地多来采买(见上)。
  藤、烟叶。
  硷:「淡水厅志」云:『用象齿、公牡等木烧灰和水,滤去渣滓,熬炼成冻,可以资染』。
  菁淀:出海边。得受咸烟者为上,出内山者次之。
  茄藤皮:可染绦。
  梅皮:可染黄。
  薯榔:可染网。
  桂皮:可以入药;亦可和滋味。
  佛手(见上)
  通草:可入药;亦可作花。
  金石斛(见上)
  相思炭、牡蛎炭、石灰
  石花:生海石上。
  :一作麴。有红麴、白麴;俱酿酒所需。
  鱼翅、鹿脯、鹿腿、鹿筋
  脯:每至冬时,有售于市。
  山猪脯:有肉脯、肝脯。
  币属
  麻、苎、凤来葛(俱见上)
  鹿皮、皮、石虎皮、石豹皮、獭皮、七段狸皮。
  番仔席:大甲、苑里等处妇女多善织者。
  卓戈文:番女所织之毡。
  达戈纹:「淡水厅志」云:『番女所织之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
  磺案(附)
  磺油出猫里溪头内山。油浮水面,其味臭。每日申、酉二时,方可捞取;煎炼之,为用甚广。有番割邱苟者,勾引生番杀人,犯案累累;据此溪为己有。同治三年,初贌与吴姓,每年百余圆;四年,复改贌宝顺洋行,每年千余圆,遂至互控。吴姓复纠众与宝顺互争,几酿巨案。邱苟屡拿未获。同治九年二月,差役购拿到案,一讯具伏;详请委员覆讯,就地正法。此地照旧封禁(节旧「厅志」)。
  ●苗栗县志卷六
  古蹟考(寺观、园亭附)
  古蹟无关轻重之条,释家有左圣贤之道;似君子之搜罗记载,无妨从略焉。虽然,古今地志有所不废。兼之胜境名区,足资游览;晨钟暮鼓,常谱讴吟:是亦雅士、词人所不能阙者也。于是,考古蹟。
  五星墩在县治北二里许,罗列猫里溪口。旧时墩数有七,人呼七星;居水口。今尚存五墩。
  笔架山在县治东五里许。三峰挺峙,人以形名。其山又一名尖山。
  墨砚山由笔架山北行一里许,突起一坪,荡平方正,有小池;人亦以形势名其山。
  火焰山在三叉河界,南临伯公坑。尖起如火焰;春时常北出浓烟,至是山辄止。
  印斗山在苑里东南三里。遥望之,如印斗;人称为苑里界之名山。
  仙人岛在县治西二里许。山如掌形,故名。
  雷公崁在县治西南七里。悬崖历乱,未尝崩颓。
  合干榕在县治西四里仙人凸上。有榕两株并生,高至五、六尺,其干相合为一。观者咸称为奇云。
  泉水洞在吞霄堡南势湖界内。其泉或从峭壁悬流,或自地涌出合流;灌溉田园,计三十余甲。俗呼为泉水窝。
  土地公坑在一堡界。常见坑南雨而坑北晴,坑北雨而坑南晴。
  火穴在苗栗溪头山尖。牧童常因而炊饭。
  天池在三叉河西南五里。天然一池颇深广,居民沟通灌田,计榖有二百余石。
  鲤鱼潭在一堡内。多产鲤鱼;俗传旧有一头重数十筋者。
  磺油窟在铜锣湾东十余里牛斗山下。油夹水而出,其色黄;以木瓢盛之,挹注不竭。
  滚水在北坑东南三里许。水流中有如釜里沸腾,因以「滚水」名其地。
  咸泉在县治东二十余里八角林界。泉从半壁涌出,可煮为盐;但味稍苦。常有青鸠百十为群,饮此水焉。
  山顶泉在苑里东南五里。有高尖山矗起三十余丈,极际有泉,四时不涸。
  响泉在磺油窟之山麓。从石罅涌出,时作椎凿声。
  石井在县城内城隍庙右畔。
  下沟井在猫里街和善寺前。
  甘泉井一在县治南七里大平顶山脚,一在吞霄堡北势庄。味俱甘美,冬温、夏冷。
  水井在铜锣湾双峰山下。
  蟹目井在樟树林庄内。两井相对,约离百余步。
  国姓井在铁砧山巅。相传郑成功屯兵大甲,以水多瘴毒,乃拔剑斫地得泉。味清洌;旁有小碣镌此三字(节「厅志」)。
  蟾蜍石在县治东十里北河界内。有石高广,俱丈余;以形似蟾蜍得名。
  寺观
  善德寺在县治北门外嘉盛庄。道光二十八年,刘盛与其弟贵舍地倡建;复施田为香灯费。光绪十七年,猫里街江台兴重修。
  和善寺在猫里街。咸丰三年,刘玉石倡建。
  行修寺在县治东十里许大坑庄。同治九年,张进生自己建造及施祀田。
  清修寺在县治南十三里铜锣湾街。同治七年,例贡生陈嘉乐倡建。
  养真寺在吞霄街虎头山下。同治六年,张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