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以羲和日驭为御车之御是也。非惟秦汉之事多误也,即近代之书,述近代之事,其误者亦复甚多。举是以推,则古书所纪圣贤之事,其有年世不符者,均不可尽凭。又非惟汉儒多信战国策士寓言也,即前人所言,本系实事,而递传既久,因以致误。举是以推则古史既亡,若仅据传记,古人之受诬者岂可胜道?盖传记之文,有传闻异词而致误者,有记忆失真而致误者,有两人分言而不能悉符者,有数人递传而失其本意者,又有因传闻异传遂误而两载者。后人之书,又往往因前人小失,巧为曲全,互相附会,以致大谬于事理。学者不察其致误之由,遂信其说为固然,不敢少异,良可叹也!"又谓:"二帝三王,去今甚远,言语不同,名物各别;且易竹而纸,易篆而隶,递相传写,岂能一一得其真?故汉人说经,多出于意度;汉代以后,兼从事于作伪,致帝王圣贤之行事为异说所诬淆;虽有聪明俊伟之才,亦俯首帖耳,莫敢异词。故辨异端于战国之时易,辨异端于两汉之世难,辨异端于唐宋之世尤难中之难。盖人之信伪也久矣,但震其名而不复察其是非。此考信所由难也。"复谓:"经传之文,贤哲之语,亦往往过其实;学者惟当求其意旨所在,不必泥词而害意。况传虽美不可合于经,记虽美不可齐于经;后世废经而崇记,故古制杂乱不可考,本末颠倒,于斯而极。"--此皆阐前人所未发。
  先生卒于嘉庆二十一年,年七十有七。弟子陈履和刻其遗书。日本人那珂通世复刊其遗书。
  崔东壁(述)的《考信录》,虽非为辨伪而作,但他对于先秦的书,除《诗》《书》《易》《论语》外,几乎都怀疑,连《论语》也有一部分不相信。他的勇气真可佩服。此外诸家笔记文集中辨伪的著作不少,不能尽录。
  ○戴望
  戴望(1837--1873),浙江德清人。周中孚甥。
  周为诂经精舍名宿,君之学亦渊源于是。少倜傥有大志。补诸生,一赴秋试,遂弃举业。
  好读先秦古书。初致力考据词章之学,继从陈硕甫、宋于庭游,通知西汉经师家法。性倔傲,门户之见,持之甚力。论学有不合,必反复辨难然后已。
  尝本刘申受《述何》、于庭《发微》说,以《公羊》义释《论语》,谓:"郑康成、何劭公皆注《论语》,而康成遗说今犹存佚相半;劭公为《公羊》大师,其本当依齐论,必多七十子相传大义,而孤文碎句,百不遗一,良可痛也。魏时,郑仲、何晏、包咸、王肃诸家作解,至梁皇侃附以江熙等说,为之义流,虽旧说略具,而诸家之说因此亡佚矣;遂使圣绪就湮,经义晦塞。"乃博稽众家,皆隐括《春秋》及五经义例,为书二十卷,凡三易稿始成。以于庭治《管子》,复成《管子校正》二十四卷。精博过洪氏颐煊。又先世藏颜习斋先生书,为李刚主所赠,读而好之;既求得两先生传状,始惊叹以为颜、李之学,周公孔子之学也;当旧学久衰,奋然欲追复三代教学成法,比于亲见圣人,何多让焉;借其湮没不彰,则条次言行及师承,作《颜氏学记》十卷。
  是时,湘军甫克金陵,公卿慕儒术者,多伪托宋学以投时尚,博声誉。独君客游江南,其所讲肄,多与世违,辄落落寡合,竟以此弗克伸其志,常绘梦隐图见意。然顾留心兵农礼乐诸务,晓然于民生利病所在;慨民柄之不申,嫉国政之失平,每谓:"舜禹有天下,咸与天下井之,未常以己意与其间。"更谓:"毁生于造恶,誉生于造好,惟验以民言,斯好恶出于公。"其精理料言,迨一于《论语注》发其微焉。喜讲习斋、亭林遗书,以表潜阐幽为己任。于明儒书刊禁目者,只字残篇,珍若拱壁。尤留心明末纪载,拟辑《续明史》一书未就。借中道遽殒,年止三十有七。生平不作徒隶书,点画悉本小篆,见者目为江艮庭复生。并精校勘。于诗,工五言。所著有《谪麐堂集》若干卷。
  ○戴煦
  戴煦,字鄂士,浙江钱塘人。文节公弟也。
  补府学增广生员。绝意进取,援例贡成均。闻文节殉难,亦赴井死。年五十六。
  幼即好畴人学,昼读夜布算,覃思有得,则起秉烛以记。少撰《九章重差图说》一卷,《匀股和较集成》一卷。又《四元玉鉴细草》若干卷,略同罗书,而图解明畅过之。中年愈精进,著《对数简法》二卷,续一卷,《外切密率》四卷,《假数测圜》二卷。复合四书付刊,总名曰:《求表捷术》。其他有《音分音义》二卷,《庄子内篇顺文》二卷,《陶渊明集注》十卷,《玄空秘旨》一卷。稿藏于家。
  ○戴震
  戴震(1723~1777),宇东原,一字慎修,安徽休宁人。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十岁乃能言,就傅读书,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其塾师曰:"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先儒朱子所注云尔。"即问"朱子何时人?"曰:"南宋。"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曰:"东周。"又问:"宋去周几何时?"曰:"几二千年矣。"又问:"然则朱子何以知其然?"师无以应,大奇之。读《诗经》至《秦风?小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