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月」】 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 【一作「还」】 认影。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 【一作「时」】 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兼 【一作「偏」】 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一作「气」】 。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见《五灯会元》卷十三,注「一作」者为《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之异文。】
   呈云岩偈
也大奇,也大奇 【《祖堂集》作「可笑奇,可笑奇」】 ,无情解说 【《五灯会元》作「说法」】 不思议。若将耳听声不现 【《五灯会元》作「终难会」】 ,眼处闻声始可知 【《祖堂集》、《五灯会元》作「方得知」。见《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五灯会元》卷十三。】
   答仰山颂
诗咏人间事,空门何不删?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名利心须剪,非朋不用攀。舍邪归正道,何虑不闲闲。 【《天圣广灯录》卷十二。】
   颂
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欲知此 【《五灯会元》作「个」】 中意,一老一不老。 【《祖堂集》卷二十、《五灯会元》卷十三。】
  道允
道允,新罗汉州休鸟岩人。长庆五年入唐,投南泉普愿为师。会昌七年归国。咸通九年卒,年七十一。世称双峰和尚。诗一首。 【(《全唐诗》无道允诗,传据《祖堂集》卷十七)】
   辞雪峰和尚 【题拟】
暂辞雪岭伴云行,谷口无关路坦平。禅师莫愁怀别恨,犹如秋月月常明。 【《祖堂集》卷七。】
  隐山和尚
隐山和尚,嗣马祖。与良价同时,法名待考。隐山在潭州湘潭县西南。诗二首。 【(《全唐诗》无隐山和尚诗,《五灯会元》作龙山和尚)】
   示洞山偈
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依 【一作「倚」】 ,青山都 【一作「总」】 不知。欲知此中意,寸步不相离。 【见《祖堂集》卷二十。】
   留壁 【题从《沅湘耆旧集》】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事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见《五灯会元》卷三、《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沅湘耆旧集》卷十。】
  师虔
师虔,初师夹山,住随州土门小青林兰若,世称青林和尚。后师洞山良价,移住洞山,称后洞山禅师。诗一首。 【(《全唐诗》无师虔诗)】
   栽松颂
短短一尺余 【《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古今禅藻集》均作「长长三尺余」】 ,纤纤 【前引三书均作「郁郁」】 覆绿 【《景德传灯录》作「荒」,《五灯会元》、《古今禅藻集》作「青」】 草。不知何世 【前引三书均作「代」】 人,得见此松老。 【见《祖堂集》卷八,以《景德传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三、《古今禅藻集》卷七对校。】
  正原 【《五登会元》作「正元」】
正原,姓蔡,宣州南陵人。嗣五泄,同住龟山。咸通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性空大师。诗三首。 【(《全唐诗》无正原诗)】
   偈
沧溟几度变桑田,唯有虚 【《三山志》作「灵」】 空独湛然。已到岸人休恋筏,未曾度者任 【一作「要」】 须 【《三山志》作「便求」】 船。
寻师认得本心源,两岸俱玄一不全。是佛何 【一作「不」】 须更求 【一作「觅」】 佛,只因从 【一作「如」】 此便忘言 【一作「缘」。见《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注「一作」者为后二书之异文。《淳熙三山志》卷三七以前一首为释智真作,今不取。】
刘民周续岂颠痴,弃世犹求远大师。今日幸逢玄旨在,须将心地种禅枝。 【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七。】
  李骘
   判人求免税 【题拟】
松垣笔力破沧溟,欲援任涛免税□。一段风流好公案,锦江重写入图经。 【《尧山堂外纪》卷二六。】
  义忠
义忠,姓杨,福州福唐县人。嗣大颠,在漳州。咸通十三年十一月卒,年九十二。诗五首。 【(《全唐诗》无义忠诗)】
   答王侍郎讽问黑豆未生芽时颂 【题拟】
菩提慧日朝朝照,般若凉风夜夜吹。此处不生聚杂树,满山明月是禅枝。
   偈四首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 【《宗镜录》卷九八作「浑」】 无事,体用无 【《五灯会元》卷五作「何」】 妨分不分。见闻觉知本非尘,识海波中自昧身。状似碧潭波沫覆,灵王翻作客中宾。
见闻知觉本非因,当体虚玄觉妄真。见相不生痴爱业,洞然全是释迦身。 【见《祖堂集》卷五。】
解擘当胸箭,因何祇半人?为从途路晓,所以不全身。 【《五灯会元》卷八。】
  京师小子弟
   谑杨莱儿
尽道莱儿口可凭,一冬夸婿好声名。适来安远门前见,光远何曾解一鸣。 【见《北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