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公羊》、《谷梁》。今案《周官》、《左氏传》而书,自书闰月中事,闰月长三十日,三十日中何得无事,不明闰月,非附月之理也。议者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遇闰之年,便二十六月。三年之丧,不应以闰为月。议者称,《礼》、《传》终身之哀,忌日之谓,不唯周年子卯之谓。代不用子卯。闰月及大月三十日亡,至于无闰之年及与小尽,都是无忌,所以古人用子卯也。简文皇帝七月二十八日崩,己未之日。今年己未在闰月十日。时不用子卯而用二十八日久矣。若己未在他月,今者不能变改。闰附七月,己未在闰,今者用闰,益合远日之情也。(《通典》一百)

  ○难范甯论丧遇闰

  郑袭难范甯曰:“以闰三月五日死者,当以来年五月祥,何月为忌日?答曰,谓之闰月者,以馀分之日闰益月耳,非正月也。非正月,则吉凶大事皆不可用,故天子不以告朔,而丧者不数以闰月死。既不数之,礼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自然当以来年四月小祥,明年四月大祥也。所谓忌日者,死者之日月耳。今以闰月,来年无闰月,安得有忌日邪!当以後岁闰月五日为忌,是五年再有忌日也。”难曰:“忌日之感,终身之戚,罔极之恩,不离一日。今须後闰,则三年之忌,不亦远乎!《传》称子卯不乐,谓之疾日。先儒以为甲子、乙卯。诚如是,自宜以日辰为忌,遇之而感耳。(《通典》一百)
谢攸、孔粲
攸,宁康初为博士;粲,鲁郡鲁人,亦为博士,後去职,徵秘书监,不就。

  ○丧遇闰议

  案《左氏春秋经》,鲁襄公二十八年十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卒。其间相去四十二日,是则乙未闰月之日也。经不书闰月,而书十二月,明闰非正,宜附正之文。其不曰二十九年正月,是附前月之证。又《礼记》曰“丧事先远日”则祥除应在闰月。(《通典》一百,孝武宁康二年,简文帝崩,再周而遇闰,博士谢攸孔粲议。)
戴谧
谧,宁康初为尚书右丞。

  ○丧遇闰议

  寻博士所上祥事,是专用吴商议也。商之所言,依《公羊》何氏注及《礼》之远日也。《礼》称三年之丧,十三月而小祥,二十五月而毕。《春秋传》曰:“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五月。”此丧服之大数,周月之正文也。又云:“丧以月者数闰,以岁者不数闰。”是为有闰则十四月而祥,二十六月而除,不用丧月之常数,所以重周忌之正也。夫练除之节,丧礼之大;终身之哀,忌日之谓。丧中遇闰,礼不可略,周忌之月,不可而移,故缘情以立制,变文而示义也。至闰在丧表,三年之限已全,周忌之正已得,何故于此而复延月邪?议者据《左氏》之闰三月,《公羊》无是月,《谷梁》附月馀日,以明闰非月数,皆应属前之证。案推考分度,随以置闰,闰月之所在,年中无常,要当有系,以名其所在。三月後谓之闰三月,闫三月,非三月也。天无是月,非常月也。非无此月,所在无常也。《谷梁》亦云“积分以成月”。经传之文。先儒旧说,并不谓闰是馀日不别月数而以六十日为一月也。三年之丧,礼之所重,其为节文,不专一制。亡在于闰,丧者之变,祥除之事,无复本月,应有所附,以正所周。闰在三月後,附于三月,丧纪无违,顺序有节,合《三传》、《三礼》意也。若闰非月数,皆属以前,功服葬月,何以数之?于葬则数,于祥则否,用舍二义,未知安也。凶事远日,言月中之远耳;若迁一月,当是远月,岂远日之义邪?卜葬之远,不出于月,卜祥之远,而乃包闰,卜同远异,复非所宜也。案何休云“闰死者数闰以正周月”,非死月不得数,大较粗同。但其年无闰,而以乙未为闰之日,考校经传,未之详耳。吴商采寻,便为正义,不亦谬乎!闰在丧中,略而不计,祥除值闰,外而不取,重周忌也。闰亡无正,推以附前,丧期不阙,顺序不悖,合礼变也。(《通典》一百)

  ○讳议

  朝臣所讳,君之母妻,施于小君,非君之所生。所生之讳,不上讳榜,非群下所宜讳也。窃谓如此则不唯奏事太后不应讳而已,恐门号县名作,不宜改颁于天下。而阖朝之臣,陈事不避,悠悠人吏,犯者不问,官号独易,馀莫之讳,将于大体有不通邪?父之所讳,子无不讳,君之所讳,臣其不乎讳?施小君,诚有其文,母以子贵,亦有明义。若以事经至尊应讳,但奏御太后不讳,一朝之事,讳不并行,复是所疑。(《通典》一百四)
殷合
殷合,宁康初为太常丞。

  ○丧遇闰议

  忌不可迁,存终月也。祥不必本月,尚远日也。谓宜以七月二十八日为忌,闰月晦而祥。(《通典》一百)
卷一百三十六
徐藻
藻,东莞姑幕人,徙居京口,太元中为太学博士,迁都水使者。

  ○崇德太后服议

  资父事君而敬同。又《礼》云(《宋志》作“礼传”。)其夫属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则夫属君道,妻亦后道矣。服后以齐,母(《宋志》作“资母”,《通典》作“资父”。)之义也。鲁讥逆祀,以明尊卑。(《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