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族。窍据宝图。弃义忘恩。逆天暴物。诛翦骨肉。离间忠良。听任矫谀。威虐黎献。华夷震悚。内外崩离。知尔无辜。为彼致害。敢徵众旅。来逼严城。虽并吞之志甚坚。而幽显之情何负。达於闻听。深激愤惊。乃命兴师。为尔除患。亲提万旅。还殄群凶。但赴急难。罔辞艰险。果见神祇助顺。卿士叶谋。旗一麾而弃甲平山。鼓三作而僵尸遍野。虽以遂予本志。快彼群心。将期税驾金河。班师玉塞。矧今中原无主。四海未宁。茫茫生民。若坠涂炭。况万几不可以暂废。大宝不可以久虚。拯溺救焚。当在此日。尔有庇民之德。格于上下。尔有戡难之勋。光于区宇。尔有无私之行。通乎神明。尔有不言之信。彰乎兆庶。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尔躬。是用命尔。当践皇极。仍以尔自兹并土。首建义旂。宜以国号曰晋。朕永与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於戏。补百王之阙礼。行兹盛典。成千载之大义。遂我初心。尔其永保兆民。勉持一德。慎乃有位。允执厥中。亦为无疆之休。其诫之哉。(辑本《薛史晋高祖纪》。)

  按《文存》据《欧五代史四夷附录》僅著“咨尔子晋王,予视尔犹子,尔视予犹父”十五字。

  (又按天显九年十一月为丁酉朔,十一年十一月始为丙戍朔,十二日丁酉。《辽史太宗纪》天显十一年十一月丁酉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

  ○谕石敬瑭(天显十一年 太宗)

  (一)仲秋。吾倾寨赴援。(赴援一作奉援。)且牢守备。(《册府元龟》三○九。)

  ○谕石敬瑭(天显十一年 太宗)

  (二)朕兴师远来。当即与卿破贼。(《辽史太宗纪》。)

  ○谕石敬瑭(天显十一年 太宗)

  (三)余远来赴义。大事已成。皇帝顷赴京都。今已令大相温勒兵相送。至於河梁。要过河者。即多少任意。余亦且在此州。俟京雒已定。便当北辕。(《册府元龟》九八○。)

  (按此文已经改润,如自称曰“余”,称敬瑭曰皇帝,应非原文。)

  ○谕石敬瑭(太宗)

  (四)子子孙孙。各无相忘。(《册府元龟》九八○。)

  ○谕晋主诏(会同三年 太宗)

  闽国礼物。并付乔荣。放其使人还本国。(秦再思《洛中纪异》。)

  ○下令(会同六年 太宗)

  兵行有伤禾稼损租赋者。以军法论。(《宣府镇志》十四。)

  ○下有司敕(会同六年 太宗)

  於每村定有力人户充村长。与村人议。有力人户出賸田苗补贫下。不逮顷亩自愿者。据状徵收。(《宣府镇志》十四。)

  ○复晋求修旧好书(会同七年 太宗)

  (一)已成之势,不可改也。(辑本《薛史晋少帝纪》、《契丹国志》二、《通鉴后晋纪》四。)

  (按《国志》,晋帝至檀州,辽帝屯元城,别将攻太原。晋诏刘知远、杜威、马全节、张彦泽等将兵拒之於黎阳,复遣译者孟守忠致书於辽帝求修旧好,复书云云。系会同八年(注:晋开运改元)正月。考晋改元开运为七月,正月则仍称天福九年。辽改会同,在开福三年十一月。此书当为会同七年也。)

  ○复晋求修旧好书(会同八年 太宗)

  (二)但使桑维翰景延广自来。并割镇定与我。则可通和也。(辑本《薛史晋少帝纪》《通鉴》作“使景延广桑维翰自来,仍割镇定两道隶我,则可和。”)

  ○暴晋出帝之恶於天下檄(太宗)

  纳叔母於中宫。乱人伦之大典。(《欧五代史晋家人传》。)

  ○遗晋太后书(太宗)

  吾有梳头妮子窍一药囊以奔於晋。今皆在否。吾战阳城时。亡奚车十乘。在否。(《欧五代史》十七《晋家人传》。)

  ○报晋少帝书(会同元年 太宗)

  比欲许尔朝觐上国。臣寮奏言。岂有两个天子道路相见。今赐所佩刀子。以慰尔心。(辑本《薛史晋少帝纪》。)

  (按辑本《薛史》,帝以契丹主将至,欲与太后出迎。张彦泽先表之,禀契丹主之旨报云。)

  ○谕侍臣(大同九年 太宗)

  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还镇。三也。(《辽史太宗纪》。)

  ○与晋帝诏(大同元年 太宗)

  所进国宝。验来非真传国宝。其真宝速进来。(《册府元龟》五九四。)

  ○谕晋百官诏(大同元年 太宗)

  (一)应晋朝臣僚,一切仍旧。朝廷仪制,并用汉礼。(《旧五代史晋少帝纪》。)

  ○谕晋百官诏(在同元年 太宗)

  (二)天时尚热(尚热,《后晋纪》作向热,误。),吾难久留,欲暂至上国省太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