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官身。生享耆年。有寿者相。谛崇佛宝。力转法输。深穷诸行之源。妙达无生之理。至於尊儒重道。移孝资忠。宗九流百氏之指归。达三纲五常之要道。正气袭物。直躬律人。清白为基。门无悖入之货。公是成隧。朝有穆如之风。兹实为常。曷足胜道。佶蒙以国士之遇。谬以词人见知。手书载诒。识名为请。但以久从大夫之后。获侍君子之仪。扈从殷舆。恒陪閒宴。赞襄舜麓。时奉訏谟。徒景行於高山。竟难窥於□□。托以铭实为请。霍莽一时。既备黄肠之礼。玄都亿载。长存苍贤之文。谨为铭曰。

  三辰宣精。五山飞英。灵气交感。忠贤间生。风雲协会。金石输诚。衮职斯补。天步惟清。(其一。)

  显允我王。命世作辅。学综天人。才兼文武。钧国得璜。干君负俎。内秉鸿枢。中□□睹。(其二。)

  赤符肇应。绿绶载纡。桓珪申命。史笔专书。行作师表。言成典谟。忠将义立。化与仁孚。(其三。)

  熙务鼎司。优贤玉帐。砺山带河。出将入相。寄重藩宣。功归寅亮。简在帝心。系我人望。(其四。)

  献纳百揆。弼谐两朝。平勃佐汉。夔龙致尧。烟阁图像。雲台议劳。政还藻扆。身退林皋。(其五。)

  秩峻三师。封疏一字。逆旅遐年。浮雲贵位。考终致期。月制襄事。百身莫渎。天不憖遗。鲁圣有开。天资多才。佩象环而德迈。振木铎以功偕。王道方盛。儒风诞恢。时不之利。泰山则颓。晋相有赫。世载博识。洞象纬以察时。炳文章而华国。二陆从风。五荀承式。年不之与。台阶云坼。

  天子悼兮国人伤。宇无栋兮川无梁。涂刍列兮祖庭张。

  萧鼓咽兮铭旌扬。燕台蓟门兮对峙。其处在兮其人亡。

  桐山西兮桑水东。龙耳岗兮马鬣封。夜舟藏兮泉隧通。

  夕鸟飞兮垅树空。天长地久兮不泯。王之名兮王之功。(拓本。)

  (按志文前题“故贞亮私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洛京留守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尚父兼政事令上柱国陈王食邑二万五千户食实封贰仟伍佰户清河张王墓志铭并序”六十五字。又“宣政殿学士崇禄大夫行礼部尚书兼知制诰修国史上柱国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五百户食实封叁佰伍拾户杨佶撰”四十八字。一九六九年北京西城桦皮广出土。无志盖,墓圹遗物甚少。但有大量勾纹砖,似已遭盗掘。)

  附跋

  (张俭《辽史》卷八○有传。试以《墓志》校《俭传》,可补正传文者有以下数事:)

  〔一、传文言:“俭,宛平人”,又云:“(重熙)十二年(一○四三)薨,年九十一,敕葬平县”。按《墓志》:“重熙二十二年(一○五三)正月二十九日,启手足于圣宗皇帝所赐之第,享年九十有一。……诏遣昭文馆直学士诸宫制置使李珂充敕祭发引使,以其年五月十日归全于析津府宛平县仁寿乡陈王里,从先太傅之茔,礼也。王讳俭,字仲宝,其先清河人,后徙蓟北,遂占籍焉。”〕

  〔传仅有姓名,阙“字仲宝”。俭年九十一岁,卒于重熙二十二年(九六二──一○五三),传文脱前“二”字,遂差十年。据《地理志》:析津、宛平为两县,开泰元年改蓟北曰析津、改幽都曰宛平。俭籍蓟北,则是析津人。名字、籍贯、生卒年为列传基本项目,三者均应据志补正〕。

  〔二、关於张俭奉使及使还迁官,《墓志》称:“诏充贺南朝皇帝生辰国信副使,展币成仪,拭珪复命,开泰元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

  〔按李寿《长编》:大中祥符四年(统和二十九年、一○一一)十二月:“契丹遣使长宁军节度使耶律汉宁、副使太常少卿张俭来贺明年正旦”。《志》言贺生辰,《长编》作贺正,《墓志》出于行状追忆,《长编》根据《实录》、政府记载,应以《长编》为是。《圣宗纪》:开泰二年春正月,以张俭为政事舍人。即使还迁官,传文未著奉使及迁官。〕

  〔三、《墓志》:“开泰二年,正授枢密直学士同修国史:三年,加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四年春,迁枢密副使;夏六月,授宣政殿学士、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授枢密使,加崇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特赐翊圣佐理功臣;五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加赐竭节功臣;七年冬,加政事令。”〕

  〔传文止有“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详略悬殊,均可据《墓志》增补。

  四、太平以后之仕历,传言:“太平五年(一○二五)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

  〔按《百官志》三,太平四年已称“左丞相张俭”。《纪》太平五年三月壬辰,以左丞相张俭为定武军节度使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五月,以张俭为彰信军节度使;六年三月戊寅,以大同军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