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史记》,艾约瑟《欧洲志略》,《希腊志略》,《罗马志略》,英人博那《四裔编年表》,王韬《普法战纪》,林乐知、瞿昂来《东方交涉记》,林乐知、郑昌炎《列国岁计政要》,马恳西、李提摩太《泰西新史揽要》,通西史也。惟是中西文字,迥然不侔,诸史多经舌人转辗译成,词意繁芜,诚所不免。是以初学多苦其聱牙,通人又鄙其委琐。是在儒者平心静气,以西史之精者,与中史参互研究可耳。尝谓从前未有西学,华人罕能通史学。今袭西学之皮毛,华人转欲废史学。无西学,史学亡,有西学,史学亡。欲拯其失,首宜显揭古今各国政术异同,以知强弱存亡之本,次考立国源流,种类迁徙,次立帝王人物,中西比较,次明各教派别善否,知将来环球大地,不能越素王改制精心,次表各国和战机要,有关全局者,次详各国古时土番,与中国犭童黎蛮苗,渐次消灭之理。唐太宗曰:以古为鉴,可知得失。余谓合中西之古以为鉴,其收效更何如矣。
泰西不立史馆,盖报馆即其史馆也。凡遇开议院时,君主临焉,王公大臣暨各议员临焉,无论事之大小,各伸其说,以剖判是非,报馆即书之以传诸一国,布诸五洲。记有之,史载笔,士载言,其遗意欤!故语无忌讳,言多实,视中国之史书为尤足信。况其推广新闻纸之多,虽至酒楼茶肆,往往而有。是史馆为一国公有之权,史学乃四民与知之业。且凡民数地数,比较多寡,火车铁路电线,推算方里货殖出入吨数,以及官制教会学校国计兵数,靡勿签记赅核,与中史各表志例同。案《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出稗官。如淳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以称说之。盖今日之报章,即异日之史料,政治家格致家律法家,胥权衡于此,一举而三善备焉。故西国之有君史又有民史者,诚重之也,诚慎之也。
《使德日记》,谓德人芍克深东方学问,译有清汉蒙古语、《契丹国志》。年七十六,且拟译辽金元三史。又曰爱尔勃女年十三,通六国语,谈中亚细亚洲事甚悉,指陈各国形势,了如指掌。王韬之辑《法国志略》也,自称其书本出日本人冈千仞。故其中多附录日本人重野安绎、荻原裕、河野通之、木原元礼诸人论议。甚矣哉海外士女之留心中西史乘者,如彼其众也。震旦之儒,自束发受书,即戢戢抱兔园册子,求名利资,低首下心,瞑坐苦索。天日黯芴,山川惨然,孔孟之绪,不祀忽诸。其稍黠者,则刺取坊间《易知录》,《了凡鉴》,与胡致堂、邱琼山、林西仲,一二率无理之语,哓哓号于众曰:史学,史学。呜呼!吾不知其廉耻之心之奚往也已?或曰:是诚然矣。吾且弗论西史,敢问读中史者焉所从入?曰:《春秋》者,素王改制之书,而三统三世之义,足以范亿劫恒河沙世界,莫之违也。自《春秋》外,则以《史记》、《汉书》为要。《史记》得素王真派,《汉书》颇庞杂,而八书十志,古言古例,森然于世,亦体大思精之作也。正史而外,则司马《通鉴》,致为详审。其书采杂史至三百二十二种,成书凡十九年。天文地理礼乐历数之大,亦颇赅洽,非特纪治乱兴衰之迹也。其余则宜专力《通典》、《通志》、《通考》三书,而尤以《通志》为要。然欲举古今事实,贯串源流,则《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纪事本末》,亦为要籍。盖自汉以来,史家大要,纪事编年二体。宋袁枢每事各详起讫,既免纪传之一事复见数篇,亦非如编年之一事隔越数卷,诚欲通中史者不可少之书也。若夫西史翻译,既无善本。则就以上所胪者,悉心钩稽外,第以广阅西报,为通人之津逮而已。

○各国政教公理总论
公理者,唐虞三代君民共有之权衡也。民宅于器曰公器,器舟于法曰公法,法权于心曰公心,心万于理曰公理。古者井田学校,体用兼贯,上下沆瀣。无他,此心此理也。余读《周易》、《尚书》、《官礼》、《春秋》、《王制》、《礼运》、《礼器五帝德》洎《孟子》七篇,废书叹曰: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孔、孟,公其君民之心之理,焦精竭神以谋天下,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何其仁也!《尔雅》曰:林君也,君者群也。群天下之芒芒蚩蚩,而教之养之也。桀纣幽厉之用心,无他,私而已矣。楚灵王曰:是区区者而不予畀。此桀纣幽厉之用心,而始皇之所以力征经营也。故历圣之公心公理,至秦而大晦。汉文帝,三代下之令主也,其臣贾谊,有仁天下之心,无仁天下之术。宋神宗,三代下之英辟也,其臣王安石,有尧舜君民之识,无尧舜君民之材。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亚历山德,沙立曼,拿破仑,大彼得,华盛顿,林肯,五洲之雄主也。然汉唐元明之雄其主,雌其民,其天聪,陵其夭媚。之四帝者,又阴用其秦皇梏民之术,纵横决荡,莫敢谁何。此千百年之大痈,亿兆人之奇瘵也。亚历山德崛起马基顿,囊括席卷,卒年甫三十三,余威震于殊俗。然无善政善教,深入人心。沙立曼战功不及亚历山德,而扶持教化,西人称之勿衰。拿破仑雄伟绝世,震动全欧,佳兵不祥,卒流荒岛。弦太急则折,鼓太厉则裂,殆天道欤!然使欧洲知民心之宜顺,律法之宜更,政教之宜因时变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