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构祸不出邦交。故臣以为今日之洋务,战和守三者俱无可言。何以言之?凡战有二:曰攻剿之师,曰应敌之师,西洋各国,远隔数万里,中国不能往攻明矣。而如洋人练兵制造之精,其君臣相与讲求,日新月易,未尝稍息,而独不肯轻易用兵。其视通商各口,皆其利薮,意尤护惜之。彼不言战,何为迫使战乎?凡和有三:曰定岁币之等差,曰议聘使之礼节,曰辨称号之崇卑。洋人通商二十余年,从未较论及此。咸丰七年,广东用兵,而上海、宁波通商如故。次年,天津用兵,即广东通商亦复如故。其苛索兵费,但以为因此用兵,兵费即取偿于此,始终通商而已。每一滋事,增加口岸,遍据要害,所争莫大于是。更不得以和论。至于守之为义,由皇古至于今日,由天下至于一家莫能废也。中国沿海九千余里,大小百数十口,虎门、大沽并称天险。道光二十五年,三口通商以后,洋务办理,已有成局。增修虎门炮台,为善后之计,费至数百万。咸丰七年,洋人直入,一毁无余。咸丰九年,天津防堵,良将劲兵,高垒巨炮之用,终亦不能持久。至于广东展转贻误,而有宁波之失,金陵展转贻误,而有镇江之失。延及咸丰七年,广东省城为洋人袭入,扰及天津。洋务遂至穷于办理。此其成迹亦略可睹矣。今且遍及内地,设立公使,驻扎京师,曾无藩篱之隔。故臣以为守者,经国之常略,而非目前防海之胜算也。
窃谓办理洋务,一言以蔽之,曰讲求应付之方而已矣。应付之方,不越理势二者。势者,人与我共之者也。有彼所必争之势,有我所必争之势。权其轻重,时其缓急,先使事理了然于心。彼之所必争,不能不应者也。彼所必争,而亦我之所必争,又所万不能应者也。宜应者,许之更无迟疑。不宜应者,拒之亦更无屈挠。斯之谓势。理者,所以自处者也。自古中外交兵,先审曲直。势足而理固,不能违,势不足而别无可恃,尤恃理以折之。伏见列朝平定准噶尔、布鲁特方略,以至仁诛暴逆,而坦然一示以诚,招携怀柔,委曲深至。乾隆二十九年,西疆乌什之叛,办事大臣某某,已戕于贼,追咎肇衅之由,谴及其子孙。嘉庆二十五年,回疆之变,参赞大臣某某,经回民控诉,逮问治罪。道光二十九年甘肃诱杀撒拉番民,亦经控诉,逮问督臣某某。所属回番各部,拊循处理,务使持平,惟恐一夫称屈。允为列圣控制中外之成规,深求古今得失之故,熟察彼此因应之宜。斯之谓理。
臣惟洋人之强,与其逼处中国,为害之深,远过于前代。而其借端陵藉,乘衅要求,中国与之相处,其情事亦绝异于前代。处之得其法,其于各口税务,及学馆教习,及练兵制器诸大端,洋人相与经营赞画,未尝稍有猜忌。处之不得其法,则议论繁多,变故滋生,往往小事酿成大事,易事变成难事,以致贻累无穷。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习气。其自北宋以前,上推至汉唐,绥边应敌,深谋远略,载在史册,未尝省览。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无能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朝廷设立总理衙门,专办洋务,亦不能不内恤人言,周章顾盼,无敢直截办理。臣以庸愚,为众论所诟讥,何敢再有陈奏。然窃计今时关系天下利病,无过于洋务。直隶督臣李鸿章,两江督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练习洋务,至精至博,用能力筹富强之术。而于交涉洋务亦皆深得体要,维持保全。如臣才识短乏,而自道光二十二年办理洋务,据所见闻,证以前代事迹,深有悟于中外交接之义,沛然不疑于其心。疾病昏愚,无能自效,而其理固有可言者。谨就今日办理洋务机宜,略具四条,可以见之施行。伏候圣明采择。
一、国家设立军机处,为出政之所,中外事机,悉归裁定。咸丰十一年,总理衙门之设,一仿军机处章程。遂与军机处并立。其时恭亲王实司总理,可以专制。兼因交涉洋务,多持正议,不愿与闻。今已办理十余年矣。察看西洋大势,总理衙门,当遂为国家定制。颁发上谕,及一切处置事宜,不能不归军机处。军机大臣未经奉派总理衙门行走,茫然莫知其原委,是非得失,无从推求。臣愚以为军机大臣,皆应兼总理衙门衔名,庶几讨论情势,通筹熟计,以期有所裨益。
一、西洋通商,向止广东一口。嗣是沿海开口,以及奉天,内达江西、湖北。法兰西分踞安南,与广西接壤;俄罗斯出入西北各口,遍及陕甘及山西。英吉利又议云南通商。其四川、贵州、河南交涉教案,层见叠出。目前无洋务交涉,独湖南一省耳。必能谙悉洋情,办理始能裕如。于此稍有惶惑,一视若荆棘之在其身。其始过持正论,其后展转翻异,迷误必多。故今日人才,以通知洋务为尤要。自与洋人通商以来,事变数出,多因华洋交涉案件,争辨纷纭,而办理归结处,总在讹索赔款,广开口岸。此其命意之所在,无知预防者。动辄积嫌生衅,激成事端,展转以资其挟制,而使遂其欲。推原其故,由地方官不知洋情。既以构衅为能,而多加之粉饰,又以了案为屈,而更益以推延。似此情形,施之民间讼案,含忍受冤,即亦无辞。施之洋人,必至多生事故。故臣以为考求洋务,亦无他义,通知事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