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此轨辙。唐五代小令,为词之初期,故花间、後主、正中之词均自然多于人工。宋初小令,如欧秦二晏之流,所作以精到胜,与唐五代稍异,盖人工甚于自然矣。宋初慢词,犹接近自然时代,往往有佳句而乏佳章。自屯田出而词法立,清真出而词法密,词风为之丕变。如东坡之纯任自然者,殆不多见矣。南宋以降,慢词作法,穷极工巧。稼轩虽接武东坡,而词之组织结构,有极精者,则非纯任自然矣。梅溪、梦窗,远绍清真,碧山、玉田,近宗白石,词法之密,均臻绝顶。宋词自此,殆纯乎人工矣。总之尚自然,为初期之词。讲人工,为进步之词。词坛上各占地位,学者不妨各就性之所近而习之。必是丹非素,非通论也。
  ○填词须讲字法句法章法
  填词即舍律而论文,亦正难言。意境神韵无论矣,字法句法章法,一毫松懈不得。字法须讲侔色揣称,句法须讲层深浑成,章法须讲离合顺逆贯串映带。如何起,如何结,如何过变,均须致力。否则不成佳构。
  ○作词须立新意
  作词之法,造意为上,遣辞次之。欲去陈言,必立新意。若换调不换意,纵有佳句,难免千篇一律之嫌。
  ○意贵清新境贵曲折
  词以意境为上。但意贵清新,境贵曲折。若换调不换意,或境表面一层,则一览无馀,一二读便同嚼蜡。
  ○陈言务去
  陈言务去,乃词成章後所有事,非所论于初学。初学缚于格调,囿于声韵,成章已不易,遑论及此。杨守斋言,词忌三重四同,去陈言自是其中一事。但好语都被古人说尽,欲其不陈甚难。惟有立新意、造新境,庶可推陈出新耳。昌黎标此义以论文,其集中未见陈言尽去,亦可见兹事之不易矣。
  ○小令首重造意
  小令犹诗中绝句,首重造意,故易为而不易为。若只图以敷辞成篇,日得数十首何难。作小令,须具纳须弥于芥子手段,于短幅中藏有许多境界,勿令闲字闲句占据篇幅,方为绝唱。如太白忆秦娥,即其一例。此词一字一句,都有着落,包念气象万千。若但从字面求之,毫千里矣。善学之,方有入处。
  ○治小令途径
  自来治小令者,多崇尚花间。花间以温韦二派为主,馀各家为从。温派稼艳,韦派清丽,不妨各就所嗜而学之。若性不喜花间,尚有二途可循。或取清丽芊绵家数,由漱玉以上规後主,参以後唐之韦庄,辅以清初之纳兰,此一途也。或取深俊婉约家数,由宋初珠玉、六一、淮海诸家,上溯正中,更以近代王静庵之人间词扩大其词境,此亦一途也。
  ○慢词与小令作法不同
  慢词与小令,不独体制迥殊,即文心内容,亦一繁一简。文心何物,换言之,即意匠也。词境之构成如何,全视意匠之工拙。设喻以明之。小令如布置庭园一角,无多结构,奇花异石,些少点缀,便生佳致。慢词则不同,如建大厦然,其中曲折层次甚多,入手必先惨淡经营,方能从事土木。若枝枝节节为之,外观纵极堂皇,内容必破碎不成格局。小令只要些新意,便易得古人句。作慢词,全篇有全篇之意,前遍有前遍之意,後遍有後遍之意。故运意时,须先分别主从,庶词成後联贯统一,脉络井然。慢词与小令之文心既繁简迥殊,构成之辞章即因之异色,而作法亦因之截然不同矣。
  ○词赋少而比兴多
  词尚空灵,妙在不离不即,若离若即,故赋少而比兴多。令引近然,慢词亦然。曰比曰兴,多从反面侧面着笔。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便是从正面说。至何者宜赋,何者宜比兴,则须相题而用之,不可一概论。慢词作法,须讲义法,与古文辞同。古文用笔,有正反侧。然有时何尝不用正笔,亦在相题用之。宜用反侧,即用反侧,宜用正笔,即用正笔。此例诗词古文中甚多,故曰不可一概论。
  ○小令慢词各有天地
  小令以轻、清、灵为当行。不做到此地步,即失其宛转抑扬之致,必至味同嚼蜡。慢词以重、大、拙为绝诣,不做到此境界,落于纤巧轻滑一路,亦不成大方家数。小令、慢词,其中各有天地,作法截然不同。何谓轻、清、灵,人尚易知。何谓重、大、拙,则人难晓。如略示其端,此三字须分别看,重谓力量,大谓气概,拙谓古致。工夫火候到时,方有此境。以书喻之最易明,如汉魏六朝碑版,即重大拙三者俱备。轻清灵不过簪花美格而已。然各有所诣,亦是一种工夫,特未可相提并论耳。如以作小令之法作慢词,以作慢词之法作小令,亦犹以习簪花格之法习碑版,以写碑版之法写簪花格。反其道而用之,必两无是处。
  ○词学通於书道
  词中有涩之一境。但涩与滞异,亦犹重大拙之拙,不与笨同。昔侍临川李梅■夫子几席,闻其论书法,发挥拙、涩二字之妙,以为闻所未闻。後治慢词,乃悟词中亦有此妙境,但非深入感觉不到。由此见词学亦通于书道。
  ○填词贵能以轻御重
  填词贵能以轻御重。此则关乎工力,不外熟能生巧。难题涩调,守四声,辨阴阳,以及限韵步韵等,在能手为之,何尝不举重若轻。非然,未有不手忙脚乱者。
  ○填词三步
  初学填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