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劵,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其誓词曰“使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后代因此遂有铁劵文。

  乐府——古诗也

  (注)《汉书》“汉武帝立乐府”。按《乐书》“高祖过沛,歌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儛宗庙”。孝惠文景无所增更于乐府,故知乐府之立不起于武帝。武帝第作郊祀十九章而巳,且孝惠二年巳命夏侯寛为乐府令矣。秦始皇坑焚后,亦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令乐人歌弦之,似亦乐府,第仙真之诗非所以殷荐上帝而配祖考耳。世贞曰“拟古乐府,如郊庙房中,须极古雅,发以峭峻,铙歌诸曲,勿使可解,勿遂不可解,须斟酌浅深,质文之间,汉魏之辞务寻古色,相和瑟曲,诸小调系北朝者,勿使胜质。齐梁以后,勿使胜文近事。毋俗近情,毋纎,拙不露态,巧不露痕,宁近毋逺,宁朴毋虚,有分格,有来委,有实境,一涉议论,便是鬼道,古乐府自郊庙,宴会之外,不过一事之纪,一情之触,作而备太师之采云尔。拟者或舍调而取本意,或舍意而取本调,甚或舍意调而俱离之,姑仍旧题而创出。吾见六朝浸淫以至四杰青莲,俱所不免。少陵乃能,即事命题,此千古卓识也。”

  (补注)按《史记》“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对问——宋玉对楚王问

  (注)诗云“对扬王休”。《书》曰“好问则裕”。盖对问者,载主客之辞,以着其意者也。

  (补注)按,问对者,文人假托之辞,其名既殊,其实复异,故名实皆问者。屈平《天问》、江淹《邃古篇》之类是也。其它曰难、曰谕、曰答、曰应,又有不同,皆问对之类也。古者君臣朋友口相问对,其词可考。后人仿之,设词以见志,于是有应对之文,而反复纵横,可以舒愤郁,而通意虑。

  传——汉东方朔作《非有先生传》

  (注)《博物志》“贤者着行曰传,传者,转也”。纪载事迹,以转示后来也。其式贵实,书毋泛论。

  (补注)按《字书》云“传者,传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或有隐徳而弗彰,或有细人而可法,则皆为之作传,寓其意而驰骋文墨者,间以滑稽之术杂焉。皆传体也。其品有四:一曰史传。二曰家传。三曰托传。四曰假传。

  上章——孔融上章谢大中大夫。

  (注)汉定礼仪有四。其一曰“章”。后汉论谏庆贺,间亦称章。独断曰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情诣阙,通者也。

  解嘲——扬雄作

  (注)嘲相调也。解释结滞,征事以对。

  (补注)按《字书》“解者,释也”。与论说议辨,盖相通焉。论议既见说辨,附此。按《字书》“说,解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起于说卦。汉许慎作《说文》亦祖其名,以命篇。而魏晋以来作者少,独曹植集中有二首,而文选不载,故其体阙焉。要之,傅于经义而更出巳见,纵横抑扬以详赡为上,与论亦无大异。此外,又有名说、字说,名虽同而所施实异。按《字书》云“辨,判别也”。其字从言或从刂,近世魏校,谓从刀,而古文不载。汉以前,初无作者,至唐,韩栁乃始作焉。然其原,实出于孟庄,盖本乎?至当不易之理而以反复曲折之词发之。韩文《讳辨》一篇全不直说破,尽是设疑,佯为两可之辞,而待人自释。此作辨之体裁,若直直判断,失学者更端之意矣。

  训——汉丞相主簿繁钦祠其先主训

  (注)《书》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徳以训于王”。训者,导也。顺理以迪之也。祠者告祭于庙也。

  辞——汉武帝《秋风辞》

  (注)感触事物,托于文章谓之辞。

  旨——汉后汉崔骃作《达旨》。

  (注)旨,美也。令也。达,简言。取达意也。

  劝进——魏尚书令荀攸《劝魏王进文》

  (注)上有让徳弗嗣之真,下有钦崇勲业之实,劝而进之。斯两无恧。若宋彭城王义康所谓“谢述劝吾进,刘湛劝吾退,述亡湛存,所以得罪也。”

  喻难——汉司马相如《喻巴蜀并难蜀父老文》

  (注)喻,喻告,以知上意也。难,难也。以巳意难之,以讽天子也。

  诫——后汉杜笃作《女诫》

  (注)《淮南子》有尧诫。诫,警也。慎也。《易》“小惩而大诫”。《书》“戒之用休语”。君子有三戎(戒?),则戒者,箴规之别欤?

  (补注)班昭作《女诫》,七篇散文也。文法警练详明。《朱子集注》因而效之縁起。载杜笃所作,岂以七言有韵耶?

  吊文——贾谊《吊屈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