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当补心气之不足。补脾胃之空
虚。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邪去而正
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盖干姜入
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然温肺必和
之以五味。温胃必和之以人参。而概缓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壮火而食气也。久服令人目暗
。孕妇不可食。恐令胎内消。炒黑为灰。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另有奇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草豆蔻

内容:【气味】
辛温涩无毒。纯阳而浮。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
风寒客邪。散滞气。利膈上痰。若身受寒邪。口食寒物。胃寒作痛。用之如鼓应桴
。若热郁者。则不可用。恐其积温成热。有偏胜之患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白豆蔻

内容:【气味】
大温无毒。轻清而升。阳也浮也。入手太阴经。
【主治】
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饮食。温暖脾胃。感寒腹痛。止呕逆翻胃。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别有清高之气。补上焦元气之不足。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肉豆蔻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入手足阳明经。(采得。须以糯米粉和包裹。投灰火煨熟用。)
【主治】
宿食痰饮。积冷胸腹胀痛。霍乱呕逆。性属金而能上。可温中以补脾。又称其能下
气者。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缩砂仁

内容:【气味】
辛温涩无毒。阳也浮也。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
脾胃气结滞不散。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其性属土。故能醒脾调胃。引诸
药归宿丹田。得白蔻为使则入肺。得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得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
为使则入大小肠。得条芩白术为使则安胎。又冲和之气随所入而得其平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吴茱萸

内容:【气味】
辛温有小毒。阳中阴也。半浮半沉。入足太阴经血分。少阴厥阴经气分。
【主治】
温中下气。止心痛诸冷绞痛。利痰暖胃。通关节。开郁化滞。凡浊阴不降。厥阴上
逆。咽膈不通。食则令人口开目瞪。阴寒膈塞。气不得下。此病不已。卒致寒中腹满膨胀下
利。宜以吴茱萸之苦热泄其逆气也。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用之治厥阴病及温脾胃为对
症之剂。然其为性。下气最速。肠虚之人。服之愈甚。又气上冲膈。多食冲眼。又脱人发。
不可不知。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肉苁蓉

内容:【气味】
干微温无毒。(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复
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又用酥炙得所。方可入丸。)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
分药也。
【主治】
五痨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强阴益精。女子带下阴痛。但属土而有水与火。
虽能峻补精血。骤多用之。则反滑大肠。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生姜

内容:【气味】
辛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
【主治】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其用有四。制浓朴半夏毒。发散风邪。温中去湿。益脾胃药
中之佐。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与芍药同用
。温经散寒。或问生姜辛温入肺。何以云入胃口。曰俗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
有形之物。及累之系。便是胃口。与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又或问夜间勿食生姜
。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故夜不宜食
也。凡早行山谷。口含少许。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
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之。立可解散。不彻姜食。言可常食以通神明也。
不多食。恐其太辛走气也。秋不食姜。令人泻气。以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之不禁。秋
则肺气宜收。所当禁也。去皮用则温。留皮则凉。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五味子

内容:【气味】
酸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足少阴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