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煮梓皮汁,稍稍饮之佳。
温病积饮冷,冷结胃中,热入肾中,变壮热大 者,服梓皮汤。夫肾中有热者,病瘥后,足心
皮喜剥脱去,头发秃落,是其证也。
温病胃冷变 ,\x茅根橘皮汤\x。
白茅根(半升) 橘皮(一两半) 桂枝 葛根(各一两)
咀,水三升,煎去半,去滓,温饮一盏, 止停后服。微有热,减桂半两。(微有热,宜去
桂,加生姜二两。)
温病有热,饮水暴冷 ,\x枇杷茅根汤\x。
枇杷叶 茅根(各半升)
水四升,煮去半,去滓,稍热饮之一二盏。(以上四方,皆不可作煮散。)
温病者,此热入肾,肾脏恶燥,热盛则肾燥,肾燥故渴,引饮而自救也。
\x葳蕤汤\x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痛,咽干舌强,胸中痛,心胸痞满,腰背强。
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大杏仁(生) 芎 甘草 青木香 葛根(各一两) 石膏(一
两半)
咀,水五升,煎二升半,去滓,饮一盏,通口服之,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半两,
大黄一两半,朴硝末后下。



<目录>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篇名>黄病证

属性:黄病者,一身尽痛,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结热里有血,当下之如 肝状。(有血必狂,
宜抵党汤;如黄病自下血,亦有自愈者。)其人小腹满急,若眼睛涩痛,鼻骨疼,两膊及项强,腰
背急,则是黄候。大便涩,但得小便利,则不虑死矣。不用大便多,多则心腹胀,为不佳。此由寒
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散,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
皆变黄色。黄候其寸口近掌无脉,口鼻
气冷者死。
疗诸黄\x膏发煎\x。
乱发(两鸡子大) 猪 (八两)
二味煎令发消尽,研绞去滓,分二服,病从小便去。有人再病,胃中干粪下便瘥。
又方
瓜蒂二十七个,水一升,煎去半,顿服之。
黄胆目黄不除,\x瓜丁散\x。
瓜丁细末。
含水畜豆许,深入鼻中,黄水出尽为度。
孙真人曰∶凡遇天行热病,多内热着黄,但用瓜丁散内鼻中,黄水出乃愈,即于后不复患病黄
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即速行瓜丁散,不可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
酒面、色欲,犯者死。
黄家日晡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小腹满,身体尽黄,额上反黑,足下热。
因作黑瘅,大便必黑,腹胪胀满如水状,大便黑溏者,此女劳之病,
非水也。腹满者难疗。\x硝石矾石散。\x
硝石 矾石
等分捣筛,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
也。大麦则须是无皮麦者。《千金方》云∶硝石二分,熬令燥;矾石一分,熬令燥,故注之。



<目录>卷第五\天行温病论

<篇名>伤寒感异气成温病坏候并疟证

属性:病患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则发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不解,治
在少阴、厥阴。(少阴火,厥阴木。)不可发汗,汗出则谵语,内烦扰不得卧,善惊,目光无精。
治之复发其汗,如此者医杀之耳。
风温之为病,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嘿嘿但欲眠。下之则小便难,发汗则谵语,
加温针则耳聋难言,但吐下之则遗尿,宜葳蕤汤。(方在温病哕方论中。)因发汗后,身体不恶寒,
而反恶热,无下证者,名曰风温,\x知母石膏汤\x。
知母(一两) 石膏(一两半) 葛根 葳蕤(各三分) 甘草 黄芩 升麻 人参 杏仁 羌
活防风(各半两)
咀,水三升,煎一升半,去滓,温饮一盏,通口与之取汗。
病患素伤于寒,因复伤于寒,变成温疟,寒多热少者,华佗赤散主之。(在寒疫治法中。)
寒热相半者,\x丹砂丸\x。(兼治间日疟子。)
丹砂 人参(各一钱) 附子(一个,半两者)
细末,蜜丸梧桐子大,煎竹叶汤,吞下二三十丸,发前三服。中病则吐,或身习习麻木,未中
病加至四十丸。间日发前如法服,中病即止。
温疟内热甚,昏昏嘿嘿者,麦奴丸主之。(方在可汗门中。)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x白虎加桂枝汤\x。
石膏(四两) 知母(一两半) 甘草(半两) 粳米(一合半) 桂枝(三分)
咀,水三升半,煮米熟,去米下药,取一升半,温饮一盏。
温疟之为病,先热后寒。
病患尝伤于湿,因而中 ,湿热相搏,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又胸头目痛苦妄言,
治在少阴,不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