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内伤饮食积滞方\x 见杂病伤食积聚。补中益气汤加减,见杂病药赋。



<目录>外集・卷四

<篇名>丹溪朱先生杂病纂要

属性:详《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纂要》《日用》《医案
》及今《附余》,并各名家方书,如《巢氏病源》《好生书》《儒医纂要》,惜乎,未



<目录>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篇名>外感

属性:中风卒倒分真似,
风为百病长,善行数变,为卒中昏倒,为窜视
僻,为搐搦反张,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疠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颠,入皮
肤则痒,入筋则挛急,入骨节则疼痛,入肉分与卫气相搏则不仁,与荣气相搏则半身不遂,
入经瘫痪,入络肤顽,入腑即不识人,入脏即舌强吐沫,挟热则痿缓,挟寒则拘挛,挟湿则
肿满。有真中者,有兼中、似中者。阳病身热,阴病身凉,乌、附行经,不可概用。
口眼 斜语话难;
风邪初入反缓,正气反急,牵引口眼 僻
,或左或右。急掐人中,拔顶发,炙耳垂珠,粟米大艾三五壮。外用南星、草乌各一两,白
芨一钱,僵蚕七枚为末,姜汁调涂 处,正
。内用正舌药,白附子、僵蚕、全蝎等分为末,酒调服二钱。不语有数端,有风中心脾者
资寿解语汤;有风中心经者,小续命汤去桂、附加菖蒲;有痰塞心窍者,导痰汤加菖蒲、
人参、竹茹,或芩、连;有舌本强硬,语言不正者,用蝎梢二钱半,茯苓一两,薄荷二两,为
末,酒调服二钱,或擦牙尤妙。又有风热壅者,有血虚、气虚者,有肾虚及老人忽言不出者
,十全大补汤去桂,加菖蒲、远志。
痰塞喉中声噫噫,
同上卒倒歪斜,不语名风喑,身软有汗者生,汗不出身直者死。痰由水化制火,
闭塞心窍不语。热者,凉膈散加黄连,或牛黄清心丸;虚者,星香散、三生饮、导痰汤、小
省风汤。
半身(或只一肢)不遂(此名偏枯,言不变,智不
,病在肤腠之间,温卧取汗)四肢瘫;
此名风痱,智乱不能言者,难治。其证身体无痛,缓则四肢不举,急则一身皆仰
,或左瘫右痪,或一臂不随,时复转移一臂。驱风化痰,调气养血为主,换骨丹、黑虎丹、
神仙飞步丹。有脾实者,膏粱之疾,非肝肾虚痿,搜风顺气丸;有脾虚者,十全大补汤、
独活寄生汤、万宝回春汤。
又有五痹类风状(见后),四证(风喑、风痱、偏
枯、痹风)全无莫浪猜。
中暑、中寒、中湿、痰厥、气厥、食厥、热厥、虚晕等证,皆卒倒不语,但风必
有歪斜搐搦之证为异,虽内伤兼中亦然。但四证见一便作风治,惟有轻重缓急之分。轻者发
过如故,或口舌无恙、手足颤拽者,大省风汤加人参、没药等分,水煎热服,得汗即愈。
或四肢无恙,口 语涩者,古防风汤,入麝
一厘调服;
或自醒能言能食,惟身体不遂者,地仙丹。
西北(风高)真中宜分治,东南(地湿)兼中(似中)审实虚;主火(河间)主气
垣)或主湿(丹溪),内伤兼(中)似
三子所主虽殊而实同也,况湿则中气不运而生痰,痰因火动而生风,又兼二子之见也。
气衰贼邪容易袭,
气血壮盛,腠理致密,邪不能入。惟中年气血始衰,腠理空疏,加以七情劳役饮
食,内伤元气,门巷贼风,乘虚袭入脏腑血脉,故有兼中者,东垣所谓非外邪径伤,乃本气
病也。有醉后当风,头面多汗善渴者,名曰漏风,宜黄 六一汤,加参、术、牡蛎、干葛。
有房劳中风,下体多汗,曰内风,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防风。如入风府,曰脑风;入系头,曰
目风;在腠理,为泄风,与漏风同,但身尽疼耳;久则为肠风;食后曰胃风,又名夹食中风
,久则为下血。有伤食变为暴厥,亦类中风,但停食则胸中满闷,须探吐及理脾胃。有酒湿
病,亦类中风,当分消以泻湿毒。有内伤热证似中风者,有杂病虚证似中风者,均不可以风治。
火动气中无涎污。
中气脉沉身凉无痰涎为异耳。如思虑肉脱,忧愁肢废,悲哀筋挛,过喜皮槁,盛
怒腰瘠,即河间所谓将息失宜,五志过极,则心火暴甚,肾水难制,热气拂郁昏倒,筋骨不
用,久则瘫痪,忌服风药,宜藿香正气散合星香散。虚者,八味顺气散;实者,四七汤。
真中中腑着四肢,
手足拘挛,或中身前、身后、身侧,可治。脉浮有表,面见五色,恶寒,宜小续
命汤,或排风汤,风从汗散,通因通用是也。如脉浮不语者,用防风、黄 煎水一担,置床
下,熏入鼻中,良久能言进药。
中脏(闭)塞(九)窍多昏危;
中脏之络者,口眼俱闭,可治。如入脏深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