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经脉篇》曰∶“五阴气俱绝,则目
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眩晕诗

属性:诸风眩掉属于肝,麻术(加入)二陈(汤)治不难,一味鹿茸虚必仗,大黄泻火却相安。
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内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
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凡内外合邪之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然“合”之一字,喻
嘉言推开立论,最有意义∶“肺如钟焉,外受六淫之邪汤气,自外叩之则鸣,内伤七情色欲积
损之病气,自内叩之亦鸣,鸣即咳嗽之确象也。”故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为咳嗽,不合则
不咳嗽。本证无一定之方,然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伤寒论》云∶“咳嗽者,去人参。
”以人参多液,助水饮也。故《金匮》以小青龙一方加减为五方,皆以行水为主也。麻黄桂
芍可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必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
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
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 、白术,痰多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此证不专在
表,而肺主皮毛,故亦列于表证。
(经解)《素问咳论》岐伯曰∶“五脏六腑皆令咳,不独肺也。”又曰∶“皮毛者,肺之
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示从容论》曰∶“咳嗽烦冤者,是皆肾气之逆也
。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阴阳应象大论》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灵枢・
论疾诊尺》亦云。《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嗽。”骆龙吉注云∶“湿本长夏
之令,侵过于秋,肺受湿伤,至冬坎水用事,而咳嗽生焉。”何柏斋曰∶“《病机机要》谓
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无声而有痰,脾动湿而有痰,咳嗽有声有痰,因肺气动于
脾湿,咳而又嗽也。”窃谓此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
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郁,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外感风寒,肺管
为寒气所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咳字从亥,亥者有形之物也
。故果核草核,皆从亥复有隔阂之义。嗽字从束从吹,此古人制字之妙,此二证之所以分也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咳嗽诗

属性:叩鸣如咳肺如钟,俞氏合邪得正宗,表里热寒皆?附,盛衰久暂隐相从。六经生克崇中
土(虚劳诸咳嗽,必以脾胃药收功,)五法神明主小(青)龙(汤,《金匮》变为五方。)更有不传言外
旨,胸中支饮勿姑容(此句从《医门法律》得其秘。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咳嗽续论

属性:咳嗽初由风寒,久久不愈,则声哑羸瘦,痰中带血,气喘偏睡,变成虚痨。时医或谓外
邪失表所致,或谓内伤及酒色过度所致。既已成痨,即戒用辛热之品,取甘润之剂,静而养
阴,令真阴复而阳不亢,金水相滋,则咳嗽诸病除矣。然此说一行,误人无算,南医六味地
黄丸、黑归脾汤等料,加麦门冬、五味子、淡菜胶、海参、阿胶胶、人乳粉、秋石霜、紫河
车、叭杏仁、川贝母、猪脊髓之类,百服百死,诚堪痛恨。余读《金匮》书中,隐寓有大手
眼。喻嘉言亦悟其妙,俱引而不发者,难与俗人言也。余临证以来,每见咳嗽百药不效者,
迸去杂书之条绪纷繁。而觅出一条生路,止于《伤寒论》得之治法。《伤寒论》云∶“上焦
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三句,是金针之度。盖风寒之邪,挟津液而上,聚于膈中,以
致咳嗽不愈。若风寒不解,其津液何以得下耶。若误行发散,不惟津液不下,而且转增其上
逆之势矣。此所以通其上,即和其中,和其中,愈通其上也。至于风寒缠绵不已,积而成痨
,及一切痰火,哮喘,咳嗽瘰 等症,皆缘火势熏蒸日久,顽痰胶结经隧,所以火不内息,则津
液不能下灌灵根,而菁华尽化为败浊耳。且人全赖水谷之气生此津液,津液结则病,津液枯
则死矣。《伤寒论》小柴胡汤谓∶“咳者去人参,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此为伤寒言,而
不尽为伤寒言也。余取“上焦得通”三句,借治劳伤咳嗽,往往获效。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又诗一首

属性: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慢求(熟读《金匮》者自得之,)又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
治优优。



<目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