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若其人身重,热困于
体也;短气而喘,热壅于上也;腹满潮热,热聚于中也,手足缛缓钩觯大便已□,
热结于下也,斯为外邪已解,内实已成,始可攻之,主以大承气汤可也。若汗出,微
发热恶寒者,则外犹未解也,其热不潮者,里犹未实也,不可与承气汤。即有里急、
腹大满、不通等证,亦只宜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盖以脉迟故也。
【集注】
方有执曰:潮热,阳明王于申酉戌,故热作于此时,如潮之有信也。手足缛欢汗出
者,脾主四肢而胃为之合,胃中燥实而蒸蒸腾达于四肢,故曰:大便已□也。
林澜曰:此节辨脉迟内结之,或宜大承气攻之,或但可以小承气微和之也。阳明病脉
迟证,兼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似属可攻。然必有潮热者,为外证已解
,里证已具,手足缛缓钩稣撸为大便已□,主以大承气汤攻之奚疑!若汗出虽多,
犹见发热恶寒,则表尚在也,其热不潮,汗亦非手足缛恢汗,安可与承气以攻之乎
?即腹大满不通,亦只可与小承气微和,勿令大泄下。此何以故?脉迟便非必下之脉
,虽内结亦岂大承气所宜哉!
@@@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者,可与大承气汤,不□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
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
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
不可攻也。
【注】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者,可与大承气汤,不□者,不可与之也。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哕气,则为有燥屎,乃可攻之
。若不转失秽气,此但初头□后必溏,是尚未成□也,不可攻之。攻之必寒气乘虚上
逆,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得水则哕,亦由虚寒之气上逆,不能化水而下输也。
若其后所发潮热不退,必是大便再□,但已经下后,所□者无多,只以小承气汤和之
可也。故凡服承气汤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此盖仲景戒人不可轻下之意。
【集注】
方有执曰:此以潮热、转失气次第而详言之,以决当下之候也。转失气,反屁出也。
胀满,药寒之过也。哕,亦寒伤胃也。复□而少者,重下故也。末句重致叮咛之意。
喻昌曰:若腹中气仍不转,则不但用大承气大差,即小承气亦差矣。
程知曰:上条曰:外欲解,可攻里。曰:外未解,未可与承气。曰:可与小承气,微
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此条曰:可与。曰:不可与。曰:乃可攻之,不可攻之。曰:
少与小承气。曰:以小承气和之,慎不可攻。多少商量慎重之意。故惟手足缛缓钩
,大便燥□者,始主之以大承气,若小承气,犹是微和胃气之法也。
汪琥曰:转失气,则知其人大便已□,肠胃中燥热之甚,故其气不外宣,时转而下;
不转失气,则肠胃中虽有热,而渗孔未至于燥,此但初头□,后必溏也。
@@@
阳明病,□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
者,更服一升,若不转失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
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注】
阳明病,□语,潮热,脉滑而疾者,是可攻之证脉也。然无缛恢汗出,与小便数
、大便□燥实等证,则不可骤然攻之,宜先与小承气汤一升试之,若腹中转失秽气,
则知肠中燥屎已□,以药少未能遽下,所转下者,但屎之气耳!可更服一升促之,自
可下也。若不转失气,则勿更与服,俟明日仍不大便,诊其脉仍滑疾,则更服之。今
脉反见微涩,则是里虚无气,不能承送,故为难治,所以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集注】
方有执曰:滑以候食,故为大便□之诊。疾者,属里热也。微者,阳气不充,无以运
行。涩者,阴血不足,无以润送。故曰:阳微不可下,无血不可下。此之谓也。
张璐曰:此条脉滑而疾,有□语、潮热,而无□满实证,只宜以小承气汤下之,下之
而脉反微涩,证变里虚,故为难治。
@@@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
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
死。微者但发热□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按】
赵嗣真曰:『活人书』云:弦者阳也,涩者阴也。阳病见阳脉者生,在仲景脉法中,
弦涩属阴不属阳得无疑乎?今观本文内,脉弦者生之「弦」字,当是「滑」字。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