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所以肚中病也。
@@@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注】
腹中切痛寒也,腹中雷鸣气也,腹中寒气,故雷鸣切痛。而胸□逆满者,肠胃之外寒
气为之也;腹痛雷鸣呕吐者,肠胃之中寒气为之也。主之以附子粳米汤,胜寒气,和
内外,此治腹中寒之法也。



<目录>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篇名>附子梗米汤方

属性:附子(炮)一枚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
建中汤主之。
【注】
心痛中大寒痛,谓腹中上连心胸大痛也,而名大寒痛者,以有厥逆脉伏等大寒证之意
也。呕逆不能饮食者,是寒甚拒格于中也。上冲皮起,出见头足者,是寒甚聚坚于外
也。上下痛不可触近,是内而藏府,外而经络,痛之甚亦由寒之甚也。主之以大建中
汤,蜀椒、干姜大散寒邪,人参、胶饴大建中虚,服后温覆,令有微汗,则寒去而痛
止。此治心胸中寒之法也。



<目录>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篇名>大建中汤方

属性:蜀椒(去汗)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
一爨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
寒气厥逆,赤圆主之。
【按】
此条之文、之方,必有简脱,难以为后世法,不释。



<目录>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篇名>赤圆方

属性:茯苓四两 半夏(洗)四两(一方用桂) 鸟头(炮)二两 细辛一两
右四味,末之,真朱为色炼丸,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
稍增之,以知为度。
@@@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注】
腹满而痛下利者,用理中汤,所以温其中也。腹满而痛便闭者,用厚朴三物汤,所以
开其下也。



<目录>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篇名>厚朴三物汤方

属性: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
度。
@@@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
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按】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之十九字,当是衍文,阅『伤
寒论・辨脉法』自知。「当下其寒」之四字,当在「必心下坚」之下,文义始属。
【注】
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乃寒实也,当下其寒。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大者
阳实,紧者阴实也,故可下之。
@@@
□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按】
□下偏痛之「偏」字,当是「满」字,必是传写之□。
【注】
腹满而痛,脾实邪也;□下满痛,肝实邪也。发热若脉数大,胃热实邪也。今脉紧弦
,脾寒实邪也,当以温药下之,故以大黄附子汤下其寒实。方中佐细辛者,以散其肝
邪,此下肝脾寒实之法也。
【集注】
尤怡曰:□中满痛而脉紧弦,阴寒成聚也,虽有发热,亦有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
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



<目录>卷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篇名>大黄附子汤方

属性:大黄三两 附子(炮)三枚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
行四、五里,进一服。
@@@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注】
病腹满,里证也。发热,里热也。然十日脉浮而数,表热亦未已也,饮食如故,胃热
能消谷也。因胃热里实,表热发热,故用厚朴七物汤,表里均解,腹满发热两除也。
此桂枝汤、小承气汤之复方也。
【集注】
程林曰:腹满者,内有实热也。十日脉尚浮而数,浮为在表,表热邪未已,故发热,
数为在里,里热能消谷,故饮食如故,与此方荡腹满而除表热。夫表里俱实,当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