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反重而酸;皮水不渴,此云渴何也?
曰:风与水合而成病,其流注关节者,则为骨节疼痛;其浸淫肌体者,则骨节不疼,
而身体酸肿,由所伤之处不同故也。皮水不渴者,非言皮水本不渴也,谓腹如□而不
渴者,病方外盛而未入里,犹可发其汗也,此所谓渴而不恶寒者,所以别于风水之不
渴而恶风也。
@@@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
【注】
此又承上条风水,互详其证而变其治也。风水之邪,全在表而不在里,故恶风一身悉
肿,脉浮不渴也。初本无汗,身无大热,续自汗出而不恶风寒,表不虚也,故用越婢
汤以发之。若恶风甚者,表阳虚也,前方加附子一枚,以补其在表之阳也。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越婢汤方

属性:麻黄六两 石膏半筋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上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
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
@@@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注】
此承皮水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皮水之病,是水气相搏,在皮肤之中,故四肢聂聂
□动也,以防己茯苓汤补卫通荣,祛散皮水也。
【集注】
沈明宗曰:此邪在皮肤而肿也。风入于卫,阳气虚滞,则四肢肿,经谓结阳者肿四肢
,即皮水也。皮毛受风气虚而肿,所谓水气在皮肤中,邪正相搏,风虚内豉,故四肢
聂聂而动,是因表虚也。盖三焦之气,同入膀胱,而行决渎,今水不行,则当使小便
利而病得除。故防己、茯苓除湿而利水,以黄耆补卫而实表,表实则邪不能容,甘草
安土而制水邪,桂枝以和荣卫,又行阳化气而实四末,俾风从外出,水从内泄矣。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防己茯苓汤方

属性:防己三两 黄耆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按】
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阅者自知,是传写之□。
【注】
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无
热者,则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越婢加术汤方

属性:于越婢汤中加术四两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甘草麻黄汤方

属性: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
不汗再服,慎风寒。
@@@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
「厥而」二字,当是衍文。
【注】
水在皮肤,浸淫日久,必然腐溃而出水也,当以蒲灰散敷之,以燥水也。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蒲灰散方

属性:(见消渴中)
@@@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按】
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若是「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通篇并无气水
之病。
【注】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水也,今脉不沉小而浮,浮者为风,非少阴水也。若无
水虚胀者,为风水也,风水发其汗即已。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汗之,脉浮者,
宜杏子汤汗之。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麻黄附子汤方

属性: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炮)一枚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集解】
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
妙剂,今人惟用肾气汤、丸壅补其内,致阳气不宣,转补转壅,邪无出路,水肿日增
,血而死者,不知凡几矣。



<目录>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篇名>杏子汤方

属性: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