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若小承气以三味同煎, 不
分次第, 同一大黄, 而煎法不同, 此可见仲景微和之意也. 喻昌曰:
『金匮』治痉为病, 胸满口噤, 卧不着席, 脚挛急必^齿, 可与大承
气汤, 乃死中求生之法也. 『灵枢』谓热而痉者死, 腰折, 瘛, 齿
^也. 兹所云卧不着席, 即腰折之变文. 脚挛急, 即瘛之变文. 且
^齿加以胸满口噤, 上, 中, 下三焦热邪充斥, 死不旋踵矣. 在伤寒
证腹满可下, 胸满则不可下然投是汤者, 须知所谓胸满, 谓其邪尚在
表, 故不可下. 此证入里之热, 极深极重, 匪可比伦, 况阳热深极,
阴血立至消亡, 即稍稍下之, 尚不足以胜其阳救其阴. 故取此汤以承
领其一线之阴气, 阴气不尽为阳热所劫, 因而得生者多矣. 「可与」
二字甚活, 临证酌而用之, 初非定法也. 既有下之重伤其阴之大戒,
复有下之急救其阴之活法, 学者欲为深造, 端在此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调胃承气汤

属性: 治表解有汗, 里热不除, 胃因不和, 而不作解者.
大黄 ( 酒洗 ) 四两 甘草 ( 炙 ) 二两 芒硝半斤, 右三味, 以水
三升, 先煮二味, 取一升, 去滓; 纳芒硝, 微煮令沸, 稍稍温服之.
【注】三承气汤之立名, 而曰大者, 制大其服, 欲急下其邪也; 小者
,制小其服, 欲缓下其邪也. 曰调胃者, 则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 非
若大, 小专攻下也. 经曰: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火淫于内, 治以苦
寒. 君大黄之苦寒, 臣芒硝之咸寒, 二味并举, 攻热泻火之力备矣.
更佐甘草之缓, 调停于大黄, 芒硝之间, 又稍稍温服之, 使其力不峻
,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更衣丸

属性: 治津液不足, 肠胃干燥, 大便不通.
朱砂 ( 研如飞面 ) 五钱 芦荟 ( 研细, 生用 ) 七钱 滴好酒少许
,和丸. 每服一钱二分, 好酒下.
【集注】柯琴曰: 胃为后天之本, 不及固病, 太过亦病. 然太过复有
阳盛阴虚之别焉. 两阳合明而胃家实, 仲景制三承气汤以下之; 三阳
燥结而津液亡, 前贤又制更衣丸以润之. 古人入厕必更衣, 故以此命
名也. 朱砂以汞为体, 性寒重坠下达, 芦荟以液为质, 味苦膏润下滋
.兼以大寒大苦之性味, 能润燥结, 从上导下而胃关开矣. 合以为丸
,两者相须, 得效最宏, 奏功甚捷, 诚匪夷所思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麻仁丸

属性: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 大便秘结, 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 ( 去皮 ) 一斤 厚朴 ( 去
皮) 一斤 杏仁 ( 去皮, 尖熬, 碾脂 ) 一升, 右六味为末, 炼蜜
为丸, 桐子大, 饮服十丸, 日三服; 渐加, 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 约者, 约结之约, 又约束也. 经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今胃强脾弱, 约束津液, 不得四布, 但输膀胱
,小便数而大便硬, 故曰脾约. 麻仁甘平而润, 杏仁甘温而润. 经曰
: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 本草曰: 润可去燥. 是以麻仁为君, 杏仁
为臣. 枳实破结, 厚朴泻满, 故以为佐. 芍药调中, 大黄通下, 故以
为使. 朱震亨曰: 既云脾约, 血枯火燔津竭, 理宜滋阴降火, 津液自
生,何秘之有? 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 热微而虚者, 愈致燥涸之
苦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桃仁承气汤

属性: 治血结胸中, 手不可近, 或中焦蓄血, 寒热胸满,
漱水不欲咽, 善忘, 昏迷如狂者. 此方治败血留经, 通月事.
桃仁 ( 去皮, 尖 ) 五十个 桂枝三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
二两,,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去滓; 纳芒硝, 更上火微
沸;下火先食, 温服五合; 日三服, 当微痢.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篇名>抵当汤并丸

属性: 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