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目录>卷之二十七\〔附〕梅核气证

<篇名>病机

属性:梅核气者,似呃逆而非呃逆,系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
梅核之状,故俗谓之梅核
气。江南之地比比云之,故从而附此。盖湿热痰气郁结而然,治法不外开郁顺气消痰而已。



<目录>卷之二十七\〔附〕梅核气证

<篇名>治方

属性:有用吐法而愈者。药用二陈汤加川芎、香附、山栀、枳壳、槟榔、浓朴、条芩之类。
(《仁斋》)\x加味二陈汤\x 治梅核气不能饮食。
半夏(制) 陈皮 茯苓(各一钱) 甘草(三分) 黄芩 枳壳 萝卜子 苏子(各八分)
山栀(一钱) 白豆蔻仁(少许)
上水二盏、姜二片,煎八分,食远徐徐服。
(《秘方》)\x法制硝糟汤\x 治梅核气如神。
腊糟(不下水者,一斤) 朴硝(净者,半斤)
上二味和匀,用新瓷罐收贮密封,置净处。每遇患者,只取二三匙,煎汤一盏,徐徐饮
之自愈。不愈再服,无不神效。



<目录>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篇名>病机

属性:《内经》曰∶三阳结谓之嗝,又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食不得入,
是有火也。
巢氏《病源》云∶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
调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思所致。忧患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塞而噎。噎者,噎
塞不通也。
《针经》云∶怒气所至,食则气逆而不下,劳气所至为咽噎喘促,思气所至为中痞,三
焦闭塞,咽嗌不利。
丹溪曰∶大率属血少气虚有痰,血液枯槁,则痰涎凝滞,咽喉窒塞,食不能下,
或食下则胃脘当心而痛。此皆血少痰凝之明验也。



<目录>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篇名>病机

属性:张鸡峰云∶嗝噎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者可治。此言深中病情。



<目录>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篇名>病机

属性:丹溪曰∶嗝噎病属血虚气虚,有痰有火。血属阴,阴主静。内外两诤,则脏腑之
火不起,而金水二气滋养,阴血自生,肠胃津液传化合宜,何噎之有?若血干涸则肠胃枯槁,
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入亦不多,名曰噎。其槁在下,与胃
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曰嗝,又曰翻胃。所因不同,病出一体。



<目录>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篇名>病机

属性:严氏云∶五嗝五噎由喜怒太过,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饮食不
下。盖留于咽嗌者则成五噎,结于胸膈者则为五嗝。其病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噎塞,妨碍饮食。
治法宜调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均,气顺痰下,则病无由作矣。



<目录>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篇名>病机

属性:愚谓嗝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气血日亏,相火渐炽,几何不致于嗝噎?夫
血液渐亏,则火益甚,
而脾胃皆失其传化,饮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积于胃口,渐而致于妨碍道路,食斯不能入,
而成五嗝噎者是也。经曰∶三阳结谓之嗝。三阳者,少阳相火也。结者,凝积而不降散也。今夫火积而
痰凝,是故嗝噎因之而作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噎,食不下,亦深切也。古方多以热
剂治嗝噎,不亦误耶?或者以热治翻胃犹可也。殊不知嗝噎之证,断乎无寒。或云嗝噎
因气郁,故用辛热以散之,所以不得不用热剂也。予曰∶夫气郁者,气虚而郁者也,非实也。
兹因气虚而郁热,若用辛热耗气,则是虚者益虚,热者益热,其何以为救治之道哉?
病之初作,每见悉用辛香燥热劫之,愈而复作,愈劫愈深,至于危困。



<目录>卷之二十七\嗝噎门

<篇名>病机

属性:五嗝者,思、忧、喜、怒、悲也。五噎者,忧、思、气、劳、食也。
思嗝则中脘多满,噫则醋心,饮食不消,大便不利;忧嗝则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
不下,羸瘦短气;喜嗝则五心烦热,口苦生疮,倦甚体痹,胸痛引背,食少入;怒嗝则胸膈
逆满,噎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气;悲嗝则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中雷鸣,绕脐痛
不能食。忧噎胸中痞闷,气逆时呕,食不下;思噎心悸喜忘,目视KT KT ;气噎心下痞,噫哕
不食,胸背痛天阴手足冷,不能自温;劳噎气上嗝,胸中塞噎,支满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