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中有邪。
黄连 甘草(炙) 干姜 桂枝 人参(各二钱) 半夏(半合)
上咀,水盏、枣二枚煎服。
(《元戎》)\x四物苦楝汤\x 治脐下虚冷,腹痛。
四物汤(二两) 玄胡索 苦楝(各半两)
咀水煎服。



<目录>卷之五十七\腹痛门

<篇名>药方

属性:(仲景)\x桂枝加大黄汤\x 治腹满时痛,烦躁。
桂枝 生姜(各三钱) 芍药(六钱) 大黄(一钱) 甘草(二钱)
上咀,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x调胃承气汤\x \x大陷胸汤\x \x大承气汤\x \x小胃丹\x(并见寒门)



<目录>卷之五十七\腹痛门

<篇名>药方

属性:\x内关\x(二穴,在掌后横纹三指是穴,灸三壮。) \x中脘\x(一穴) \x气海\x(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小腹痛欲死者,
灸之生。)



<目录>卷之五十七\腹痛门

<篇名>药方

属性:\x《子母秘录》∶\x治腹痛,白砂糖一两,以酒三升煮服,不过再服即愈。
\x《图经》云∶\x心腹冷气掬痛者,以菖蒲二寸捶碎,吴萸煎汤热饮之。
\x《古今录验》范汪方∶\x治胸腹痹痛,逆气膈中,饮不下,小草丹小甘草、桂心、蜀椒(去汗)、
干姜、细辛(各三两)、附子(三分炮),六物各捣为末和匀,蜜丸弹子大。先食米汁下,
日三丸,以不痛为度。忌油腻生冷。
\x《道藏经》∶\x治卒腹痛,舌上写风字,又纸上写蜈蚣,二字相交吞之。
\x又方∶\x用食盐炒一大把,热水送下。多饮取吐即瘥。
\x又方∶\x治心腹胀痛、短气欲绝或已绝,以栀子十四枚、豆豉七合,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
三合,绞去渣,纳栀子更煎取八合,又绞去渣,服半升而愈。不愈者尽服。
\x盂诜方∶\x治脐下绞痛,木瓜一二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打碎,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顿服
即瘥。
\x《肘后方》∶\x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官桂三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八合,去渣顿
服。无桂用姜亦可。
\x《食疗》\x云∶治五脏冷痛心腹痛,以胡椒(二十一粒)擂热酒服。



<目录>卷之五十七\胁痛门

<篇名>病机

属性:藏气法时论曰∶肝病两胁痛引少腹、善怒,何谓?夫肝厥阴经脉,自足而上,环阴器,抵
少腹,又上贯肝膈布胁肋,故两胁下痛引少腹。
刺热篇云∶肝热亦令胁痛,手足燥,不得安卧。
咳论云∶肝咳之状,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脚下满。脾咳亦能右 下痛,阴
阴引肩背。 亦胁也。
与痛论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故胁引少腹而痛。以岁运论之,岁木太过,金反胜之则胁
痛。岁火太过,水反胜之,胸中痛,胁支满痛。岁金太过,病两胁下小腹痛。木胜金复,则胸
胁暴痛,下引少腹。
六元正纪曰∶木郁之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 胁,咽膈不通,饮食不下。
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在泉,心胁痛不能反侧。
缪刺篇云∶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
急引胁痛。
标本论曰∶心病先心痛一日,咳,传肺,三日肺传肝,胁支痛而满。肝病头目眩,胁支
满痛也。



<目录>卷之五十七\胁痛门

<篇名>病机

属性:仲景论,伤寒三日少阳经,耳聋胁痛,此是肝胆二经之病也,治以小柴胡汤。



<目录>卷之五十七\胁痛门

<篇名>病机

属性:肝位于左,以藏血也,肝血蓄于左胁,作块而痛者,为肝积,名肥气。肺位于右,以行气
也。肺气郁于右胁,痞硬而痛,咳喘为肺积,名曰息贲也。而脾所系于右,其经湿胜,故痰饮
流注右胁,右胁痛者悉是痰气。丹溪云∶有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



<目录>卷之五十七\胁痛门

<篇名>病机

属性:两胁俱痛,当分内外之因。内因七情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者,或痰积
流注,气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两胁作痛,此外
因也。



<目录>卷之五十七\胁痛门

<篇名>脉候

属性:《内经》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泽,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若软而散,
其色泽者,当病溢饮者,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