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浓朴(姜汁炒) 甘草 陈皮 川芎 桂心 诃子 北茴香(各五分) 
为末,水一盏,姜枣同煎六分服。 
【目录】卷之八十三\妇科心镜(下)
【篇名】妇人滞下候属性:古之滞下之病,即今之赤白痢疾者是也。治此者,当审贫富而别病机。贫人之妇,未有 不因外感寒、暑、燥、湿、风、火之气而伤于脾胃。脾胃既伤,而又内伤饮食劳倦,不能克化, 
致令积滞而成滞下。富家妇女,尽是膏粱之变,兼受外邪,内伤生冷湿热之邪而成滞下。古人云∶ 无积不成痢者,此也。凡滞下多生于秋后,何也?脾胃久伤,饮食之积至夏秋之间,复感暑湿 之邪,触动而作。其始,腹痛洞泻,泻后里急后重,欲去不去,欲下不下,故曰滞下。今概云痢, 
世俗之称也。其证或红或白,或红白杂下,甚者一日一夜常行百度。其始作者,若是贫家,不论 虚实,当先用神术散,发散外感、六淫之邪气,次服感应丸、承气汤之类,逐其内邪。内邪既去, 
再服平胃、五苓之类,调和中气,未有不效者也。若是富室,当先用感应丸、木香槟榔丸、山楂 神曲麦芽汤之类,消导积滞,次用香连丸、黄连解毒汤,五苓散之类调和中气,亦未有不安 者也。惟妊娠之妇,不可峻下,比之常妇,减药之半而下之,亦无伤于胎孕也。若不微下,其积 不去,而痢终莫能止,此又量人之虚实轻重而施之可也。 
凡滞下,曾通利消导数次,久不已者,此为气虚滑脱。经曰∶下者举之,滑者涩之。此 时当以升提固涩之剂,如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固肠丸之类,无不速效。医者以此推治,大人、 
小儿,亦无逾于此也。 
神术散
 治贫妇外感之邪,复伤脾胃作痢,及伤寒头痛,项背拘急,鼻流清涕,先用 此发散。 
苍术(半斤) 本 川芎(各三两) 羌活(二两) 甘草 细辛(各八钱) 
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二片、葱一根,煎七分,稍热服,要取微汗。 
六神丸
 治赤白痢疾。 
神曲 麦芽 茯苓 黄连(赤者加倍) 广木香 枳壳(炒。各等分) 
为细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兼 下,甘草干姜汤下。急用时,不暇丸,煎汤空心服亦可,名六神汤。 
感应丸、承气汤
并治滞下,积宿一服,不愈再一服,必愈。其不愈者,用和气分利药。 
(方见前滞下门。) 
香连丸、胃苓汤、固肠丸、斗门散
(并见前门。) 
调中汤
 治滞下,以兼通利消导,但似泻非泻,似痢非痢宜此。 
葛根 黄芩 白术 桔梗 本 赤芍药 白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服。 
参香散
 治男妇小儿阴阳不和,冷热相搏,积痢赤白,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 
水泻肠鸣,久久注下,冷气积滞,并可治之。 
罂粟壳(制) 陈皮 粉草(各一两) 浓朴(制,半两) 青皮 白姜(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陈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酒面炙爆。 
豆蔻饼
 治赤白痢疾,脐腹疼痛,水泻肠鸣,久而不愈,虚寒下脱。 
罂粟壳(制) 白芍药 黄 (二钱) 陈皮 青皮 木香 诃子 肉豆蔻(煨) 
人参(各钱半) 羌活 当归(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二丸,水一盏,煎八分,空心温服。 
石莲子散
 治噤口痢如神。 
石莲子(半两) 石菖蒲 人参(各二钱) 
上为细末,分作三服,不拘时陈米饮调下。 
三黄熟艾汤
 治伤寒四、五日后,大下热痢,诸药不效,宜此。 
黄芩 黄柏 黄连(各一钱) 熟艾(一圆,核桃大小) 
上水盏半,枣一枚,煎八分服。 
【目录】卷之八十三\妇科心镜(下)
【篇名】腰痛候属性:妇人肾脏系于胞络。肾主于腰,若肾气虚弱,外感六邪,内伤七情,皆致腰痛。古方亦 有五种之说,如风腰痛,宜小续命汤加桃仁、杜仲煎服;脾胃气蔽及寒湿腰痛,五积散加桃仁; 
如虚损及五种腰痛,青娥丸、神应丸皆可;气滞腰痛,神保丸加黑丑、茴香、橘核神效。 
(总领)
如神汤
 治男子、妇女血滞腰痛。 
当归 延胡索 桂心(等分) 
上为末,温酒调下二钱,甚者不过数服。 
独活寄生汤
 治腰痛肾虚,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速治,若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 
或腰痛拘挛,脚重痹,宜急服之。(方见腰痛门。) 
舒筋汤
 治腰痛神效,闪挫亦良。 
玄胡索 杜仲 官桂 羌活 赤芍药 等分为末,酒调下。 
骨碎补散
 治妇人血风气攻,腰脚疼痛,腹胁拘急,肢节不利。 
骨碎补(炒) 萆 川牛膝 桃仁 海桐皮 当归 桂心 槟榔(各一两) 赤芍药 附子 川芎(各三分) 枳壳(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