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15克 大熟地15克 淮山药
12克 大果杞15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西砂仁6克
沙吉力15克 女贞子12克 炙甘草3克 黑小豆24克 荷叶
顶3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头昏、日花、耳鸣等诸症大为好转,面色渐润。脉细弱,舌红有津。病久体赢,拟方增损,缓图调理,熬制膏剂。处方:
龟鹿胶各15克 红人参9克 炙首乌15克 川附片30克 大
果杞15克 沙吉力15克 怀牛夕9克 西砂仁6克炒枣仁
15克 淮山药15克 炙甘草3克 莲子肉15克 桂元15枚
上方十剂一料。服法:早晚各一匙,开水冲服。
[按]下元既亏,阴阳失衡,水火难济。徒尔安镇何益!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投参、附、杞、地、首乌、龙齿、酸枣、巴戟等配有情血肉之品,气味俱厚,久服乙癸得养,精液得滋,神形乃复。
脾虚湿痰眩晕
高××,男,五十五岁,干部。1970年7,月。
初诊:患者体形肥胖,湿痰较重,多年来积劳过度。自1952年起,即感头昏眩晕、耳鸣,如乘舟车,夜卧不安,梦多。有时胸闷、痰凝、欲呕、食少。十多年来,血压波动在180/110毫米汞柱上下。经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服西药并服中药滋补剂,病情不减,近已停止工作,特约余前往会诊。
症见舌苔薄白,微腻,脉象右濡滑,左弦细。余谓此属疲劳过度,心神不宁,又因湿痰凝滞,脾运受损,肝之清阳不升,发为眩晕。法宜淡渗利湿,化痰理气,升清降浊,健脾宁心为治。处方:
法半夏9克 明天麻9克 漂白术9克 白茯苓15克 化桔
红6克淮枣仁15克炙远志6克石菖蒲3克炒枳壳6克
生甘草3克 炒苡仁15克 净秫米15克 荷叶顶2个
二诊:服上方五剂之后,夜卧渐安,血压稍降,头目仍发眩晕,耳鸣腰楚,咯痰较多,二便如常,饮食增加,胸闷已减。左脉稍弦,右仍濡滑。乃脾为湿困,痰凝未涤,清浊升降失司,肝肾不足。嘱须尽量节制肥甘腥腻及动湿生痰之品。续用原方增减:
法半夏9克 明天麻9克漂白术9克 白茯神15克化桔
红6克 光杏仁9克炒苡仁12克生杜仲12克建莲子15克
生甘草3克石决明9克荷叶顶3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诸症均有显著减轻,血压降至150/80毫米汞柱。患者已能适当工作,独自行走,饮食增加,二便正常。脉转缓和,舌淡苔润,唯精神尚弱。证属湿痰渐化,心脾功能逐渐恢复,清浊渐分而肝肾未足。可用原方稍佐滋养固脾之品,调理善后。处方:
炙首乌15g 漂白术12克 白茯神15克明天麻9克法半
夏9克 化桔红6克黑小豆15克沙吉力12克生甘草3克
炒苡仁12克荷叶顶3个
[按]脾虚湿痰郁阻引起的眩晕症,临床较多。病的初期,往往辨证不确,或用滋腻,或用强壮,或用温燥,或用寒凉,甚或使用攻下,皆未获效,反致迁绵。固当重视病因病理的特点。此例首用淡渗利湿,化痰理气,升清降浊,以治其标,方中兼以健牌宁心,调达盱肾;继投补益,以固根本。此法可供借鉴。
湿寒泄泻
外宾某,男,四十五岁。1965年6月初诊。自述:腹痛泄泻月余,日三、四行,每痛即有便意,行之不爽,色黄,质稀,检验无异常。食欲渐减,日淡无味,纳谷不香,且食后胸腹饱闷。睡眠欠差,腰酸,耳呜,自汗,下肢浮肿,小便少。服西药,能改善,停药后,症复作。诊见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缓。此由脾胃之阳受损,而肾命之火不足,温运失司,寒湿水邪浮泛阻遏,以致泄利肿满诸症丛生。诊断为脾肾阳虚、寒湿泄泻。治宜温肾健脾燥湿,并佐分利为法。处方:
炙吴萸2.4克黑固脂9克肉蔻霜6克(去油) 炒苍术9克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9克(冲) 白茯苓15克
木猪苓9克炒苡仁12克炒老米12克 生姜2片(烧) 大
枣5枚
上方服三剂,大便日一次,成形。肿满、耳鸣、自汗、饱闷、口淡诸症大减。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脉缓而有力,苔腻渐退。方药获效,患者极为欣慰。乃嘱照原方续服三剂,调理善后。
[按]湿邪阴浊,最易伤阳,金鉴有言:“命门无火,不能为中宫腐熟水谷之用,肾气不固,谁复司其闭藏之职”。
此证,寒湿久停不化,而脾肾之阳已伤,故取吴萸、固脂、肉蔻之辜温,暖肝、仆脾、温肾,以治阴邪,并用二苓、二陈、术、姜、枣、砂仁、老未,燥湿渗利,分清化浊。方药投症,泄泻遂得速止。

暑湿协热下痢
夏××,男,卅五岁,干部。1959年。
初诊:因素嗜烟酒,湿热内伏,适当夏秋之交,过食生冷油腻,又感暑邪,发病头痛身疼,恶冷发烧。胸闷不适,欲呕,便泻不畅,一日数行,溺短赤,口燥思饮。曾服发散消导剂,证情不减。继下利赤白,昼夜四、五十行,里急后重,痛楚呻吟。脉浮数,左关弦右关濡。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