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黄燥厚腻。此暑邪内陷,与湿相搏,协热作利。法拟清暑祛湿,理气化滞。处方:
藿香梗6克粉葛根12克炒杭芍9克炒黄芩6克云黄
连4.5克(吴萸水炒) 焦山查9克 炒谷、麦芽各9克 槟
榔9克 广木香3克车前草9克黑木耳9克益元散12克
二诊:服药后,夜得微汗,次日恶寒已罢,发热较退,头身疼痛减轻,胸闷渐舒。下利仍频,红多白少。舌红,苔黄腻少滓。切脉浮濡均减,关仍弦滞。此暑邪得解,湿热积滞未清,续拟下方:
粉葛根12克 藿香梗6克 炒黄连3克 炒黄芩6克 炒大
黄9克 炒杭芍9克 焦楂炭9克 银花炭9克 广木
香3克 炒鸡金6克 黑木耳9克
三诊:服上方后,下利日四、五行,较畅,兼有燥屎数枚。腹痛及里急后重大减。发热退,尚觉口燥思饮。能进稀粥。此湿热将化,积滞已消。脉转细弦,舌红苔薄,续拟下方:
当归尾9克赤白芍各9克 炒黄连3克炒黄芩6克广
木香3克 波蔻6克(冲) 白茯苓12克 红饭豆15克(冲) 车
前仁6克炒鸡金6克 黑木耳9克
四诊:上方连进三剂,下利、腹痛、里急后重等诸症消失。脉细缓,舌淡润,神倦体弱。乃病后气血不足,拟下方调理: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白茯苓12克 金石斛9克 广木
香3克 红饭豆12克(冲) 波蔻6克(冲) 生甘草3克 莲子
肉12克 炒玉米、老米各12克 苏条参12克 炒淮药12克
[按]首重清暑祛湿,理气化滞;继以通导解毒,活血疏调。后病退正虚,用归、芍、条参、淮药、石斛、莲子等品,养益气血及肝脾。
暑热痢(小儿菌痢)
姚× ×,男,五岁。1972年6月。在某医院会诊。
患儿发热月余不退,下痢赤白粘液,日廿余行。口燥,唇焦,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干呕,咳嗽,小便短赤。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午后体温40―41。c。面色发青:神识昏迷,病情急剧,举行中西会诊。
诊脉浮数,左关弦,右关濡滞,舌质红,苔黄少津。触诊腹满而痛,周身肌肤火热。是盛夏伤暑之势,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咳,静则多言,体若燔炭……”。而暑湿互滞,下注魄门,遂成是证。治则解暑清热,消滞理气。处方:
藿香梗4.5克 粉葛根6克 炒大黄2.4克 炒云连1.5克炒
黄芩4.5克 广木香2.4克炒杭芍6克车前草6克 生甘
草2.4克
二诊:上方服一剂得汗,神识渐清,体温降至38―39。c,下痢减半,腹胀痛均舒,小便短黄,肤热较退,仍咳。脉象弦滞,舌红,苔淡黄。此暑邪得解,胃肠积滞未清,续拟下方:
粉葛根6克 炒云连2.4克 炒黄芩4.5克广木香2.4克 冲
波蔻3克焦山查6克 车前子6克 莱菔子4.5克(炒冲)
苏梗片4.5克 炒赤白芍各4.5克 烧鸡金1枚
三诊:热退神清,体温37―38。C下痢日五、六行,色转黄,小便清长。咳稀,稍能进食。诊脉细弦而滑,舌淡苔薄。续拟下方:
粉葛根4.5克 广木香2.4克 冲波蔻3克 白茯苓9克红
饭豆9克 烧鸡金1枚 云黄连2.4克(吴萸水炒) 炒莱菔
子3克 炒赤白芍各4.5克 广子片4.5克 甘草2.4克
四诊:上方服二剂,下痢全止,大便日一行,化验:痢疾杆菌消失。食眠转佳,余症皆除。脉调、舌润。拟方调理二剂出院。处方:
苏条参9克 漂白术6克 白茯苓9克 炒杭芍6克广木
香2.4克西砂仁3克 生甘草3克 全当归6克 炒玉米、
老米各6克
[按]稚阳之体,暑湿为痢,法拟清解,外疏内畅,药剂轻灵。
风寒夹饮喘咳
孙××,男,三十六岁。1950年7月。
初诊:患者素有喘疾,加感表邪,恶寒发热,咳逆气促,痰吐泡沫。胸满脘闷,时作干呕,不思饮食。头目眩晕,小便不利。脉象浮紧而兼滑数,舌苔白腻而润。此小青龙证也,自宜辛温解表,化饮降逆,祛痰止咳。处方:
麻黄9克 桂枝9克 光杏仁9克 杭芍9克 法夏9克
北细辛3克 五味3克 陈皮6克 炒厚朴9克 干姜9克
甘草3克
二诊:上方服二剂,寒热解,喘咳大减。脉细弦而滑,舌苔白润。痰多头眩,干呕气逆,小便不利。此表解,饮停于中,当以温阳蠲饮,化痰利湿。处方:
茯苓15克 桂枝9克 白术12克 甘草3克 法夏9克 陈
皮6克厚朴9克杏仁9克生姜2片 大枣3枚
三诊:上方连服三剂,咳喘已平,心下舒畅,痰少。食增,小便通利。神倦自汗,脉缓舌润。此病退而脾肺不足。
转投六君,以治其源。

苏条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甘草3克 法夏9克
陈皮6克 五味3克 生姜2片 大枣3枚
[按]伤寒论:“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丰病,后乃除其痼疾也。”本案先散表寒,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