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如渎也。然而肺
象天而居上。故司雾之化。脾象地而在中。故司沤之化。大肠、膀胱象江河淮泗而在下。故司川渎之化也。千
金及外台引删繁论云。上焦如雾。(雾者霏霏起上也)中焦如沤。(沤者在胃中如沤也)下焦如渎。(渎者如
沟水决泄也)白虎通引礼运记云。三焦者。包络腑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如窍。中焦如编。
下焦如渎。(俞氏续医说详解之当考参)张氏质疑录。载三焦有三。三焦之论云。灵枢云。上焦如雾。中焦如
沤。下焦如渎。此三焦为一气之所主。故三十一难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
胃中脘。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此三焦者。即灵枢所谓如雾如沤如
渎之三焦也。故难经又继言之。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以终始。三焦者。原气之别使。原气在两肾中间之
动气。为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气。正王叔和所谓
有名无状之三焦也。



<目录>卷三

<篇名>四时气篇第十九

属性:诸本无篇字。
\x为定\x 甲乙。定、作实。下同。
\x春取经\x 马云。经、当作络。义见素问水热穴论。张云。春取经。即本输篇。大经分肉之间也。
\x夏取盛经孙络\x 马云。水热穴论云。夏取盛经分腠。又曰。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盖言夏气在表。
故病在表。止于皮肤。绝而不深入以刺之。正以邪之所居。为甚浅也。又曰。所谓盛经者。阳经也。则止取手
足六阳经之经穴耳。
\x取之合\x 马云。水热穴论曰。取合以虚阳邪。则知是六阳经之合穴也。
\x冬取井荥\x 马云。水热穴论云。取井以泻阴逆。则阴经当刺井穴。如手太阴肺经少商为井之类。取荥
以实阳气。则阳经当刺荥穴。如手阳明大肠经二间为荥之类。
\x温疟\x 素疟论云。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故曰温疟。
\x五十九刺\x 详后热病篇。刺、诸本作 。唯张作刺。
\x风 肤胀\x 马云。 、即水。以水为疾。故加以疾之首。风水、见素奇病论。水热穴论。评热论。本经
论疾诊尺篇。肤胀者。即本经水胀论之所谓肤胀也。简案、外台引肘后方云。疗卒大腹 病诸方。此病本由水
来。应水字而经方皆水为病。故施疾状。此乃与马说符矣。吴音水。病貌。集韵贰类切。音税。肿病并非。
\x五十七 \x 详见素水热穴论。
\x三阴之上\x 甲乙。之、作交。马云。补三阴之上者。补三阴交。乃足三阴血气之所交。宜补之。因有
二穴。故用
二补字。及有一皆字。张志同。
\x热行\x 马云。候针下热行。乃止针。张云。阳气至而热行。热行则泄止矣。
\x转筋于阳\x(止)\x卒刺之\x 马云。卒、猝同。凡手足之外廉。皆属阳经。若转筋于阳。则治其阳经。凡手
足之内廉。皆属阴经。若转筋于阴。则治其阴经。皆当猝然刺之。张云。卒、病也。故不必拘于时日。但随其
病而卒刺之。志云。卒、猝同。淬刺者。烧针劫刺。以取筋痹。简案、楼氏纲目亦作淬、盖本于经筋篇。亦当
备一说。
\x徒 \x 张云。徒、但也。有水无风。故曰徒水。简案、马云。徒、但也。上文言风水者。有风有水也。
此曰徒水。则有风无水也。若无水。则下文何得云 尽乃止。必是字之误。志云。徒、众也。土为中央之灌溉
于四旁。土气虚。则四方之众水。反乘侮其土而为水病也。此解尤为牵强。
\x环谷\x 马云。按各经无环谷穴。止足少阳胆经有环跳穴。今曰下三寸。意者风市穴乎。理亦甚的。张
同。志云。环谷者。取手足之分肉。以泻其水也。溪谷有三百六十五穴。会肉之大会为谷。大会者。手足股肱
之大肉也。简案、据志注。则三寸二字。竟不稳妥。
\x \x 马云。 、直也。已刺而直其针以纳之。张云。筒、箭室也。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
以尽其 。谓用针如箭之归筒。出入频复。开通其道。以尽其水也。志云。 、筒也。以如筒之针而内之。入
而复出。简案、筒之义。诸注未明。九针论。圆针筒。其身如是。 、筒同。又楼氏纲目载本节文云。筒针、
针中有空窍。如筒出水也。今据志以筒释之。盖此似言以筒纳针孔内。使水自筒中泄出者。世有用此术得效者。
然不可妄施。张云。针要曰。凡水气。
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是又不可不知也。
\x必坚来缓则烦俯 来急则安静\x 马云。必欲尽去其水。水力尽时。其肉必坚。且水来缓。则内必烦
闷。来急。则内必安静。张云。 在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