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汤,佐以凉血之药;或用犀角地黄丸;耳聋寒热,兼用小柴胡汤;脉芤而涩者,
归芍地黄汤;血紫胸痛,红花桃仁汤。外感门衄血,乃是表邪,今吐血门,乃是热邪在里,
\x羌活冲和汤\x 治太阳失汗,表邪未解者。
羌活 黄芩 生地 荆芥 川芎 葛根 甘草
\x葛根石膏汤\x 治阳明热盛,吐血不止者。
葛根 石膏 山栀 黄芩 荆芥 丹皮 生地
热甚者加川连;大便结,加大黄。
\x犀角地黄汤\x
生地 犀角 丹皮 山栀 白芍药 荆芥
\x小柴胡汤\x 治吐血兼少阳经见证。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x归芍地黄汤\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丹皮 茯苓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x红花桃仁汤\x
红花 桃仁 丹皮 楂肉 赤芍药 泽兰 归尾 红曲
大便结,加酒煮大黄。



<目录>卷二\吐血咳血总论

<篇名>内伤吐血

属性:【内伤吐血之症】身无表邪,脉不浮大,起居如故,饮食自若,时而呕吐纯血,一连
数口,此胃家吐血之症。若倾盆大出者,则肝家吐血也。
【内伤吐血之因】或积热伤血,血热妄行;或失饥伤饱,胃气伤损;或浩饮醉饱,热
聚于中,或盐醋辛辣,纵口不忌;或恼怒叫喊,损伤膈膜,则血从口出,而内伤吐血之症作矣。
【内伤吐血之脉】两关独盛,或见洪大,或见浮数。右关独大,胃家有伤;左关独大
,肝家之损。和缓沉小者易治,弦急细数者难治。
【内伤吐血之治】胃家之血,犀角地黄汤,加干葛、知母;积热甚者,加黄连、石膏
;大便结,加酒蒸大黄,即釜底抽薪之法。酒客致咳,必至吐血者,干葛石膏汤,合泻白散,此胃
火上冲伤肺之条。若倾盆大出,肝经血,犀角地黄汤,加黄芩、玄武胶,此清肝摄血之法。
面色白,脉沉迟,内无热,阳虚不能摄血,归脾汤主之,此即血脱益气之条。胸前痛,血色
紫而成块,红花桃仁汤。失饥伤饱,调理胃气,饮食得法,则胃气自和,而病自愈。
\x犀角地黄汤\x
犀角 生地 丹皮 山栀 白芍药 荆芥 黄芩 玄武胶
\x干葛石膏汤合泻白散\x
干葛 石膏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x归脾汤\x
当归 白术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木香 远志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x红花桃仁汤\x
红花 桃仁 丹皮 红曲 楂肉 赤芍药 泽兰 归尾



<目录>卷二

<篇名>嗽血论

属性:秦子曰∶咳血即嗽血。外感咳血之症,乃是邪壅于肺,择其何邪而施治,则愈矣。故丹
溪曰∶壅于肺者易治,不过散之清之而已;不比内伤门损于胃者之难治也。



<目录>卷二\嗽血论

<篇名>外感嗽血

属性:【外感嗽血之症】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嗽痰带血,甚则吊动胃气,呕吐
痰涎,饮食齐出,此外感嗽血之症也。
【外感嗽血之因】有肺胃伏火,失于清理,风寒外束,肺热内郁,肺主皮毛,不得发
泄,上冲于喉;又有时令燥热,伤其肺气,清化之令不行,相傅之官怫逆,二者皆令咳嗽吐血者
【外感嗽血之脉】左脉浮大,表邪未散;右寸数大,火邪伤肺;或见沉数,肺中伏火
【外感嗽血之治】表邪外束,身发寒热,咳嗽带血者,泻白散加荆、防、柴、葛。热
邪伏内者,泻白散加干葛、石膏。燥火伤肺,清燥救肺汤主之。
\x泻白散\x
桑皮 地骨皮 甘草 荆芥穗 防风 柴胡 葛根
\x又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干葛 石膏
\x清燥救肺汤\x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桑白皮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知母 地骨皮



<目录>卷二\嗽血论

<篇名>内伤嗽血

属性:【内伤嗽血之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金匮》有三大法门,若先咳嗽吐痰,后咳
血者,此是肺胃积热,痰火上冲之症也;若先咳吐纯血,后乃咳嗽吐痰者,此是阴虚阳旺,
劳瘵骨蒸之症也;若面色白,脉沉迟,内无热者,此是土不生金,阳虚不能收摄之症也。
【内伤嗽血之因】有膏粱积热,痰火伏于肺胃之间,久嗽失治,土中之火刑金,即《金匮
》所云∶酒客致咳,必致吐血之一条也。有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有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有
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有用心太过,心火妄动,即《金匮》咳逆上气,脉数有热之一条也;
有阳虚不足,血虚气弱,土不生金,即《金匮》病患面色白,内无热,脉沉迟之一条也。
【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