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伤寒
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是分六层以纪表里之次
者由佗始。所云入胃,即阳明病胃家实也;在皮、在肤、在肌,即太阳及阳明经病也;在胸

即少阳及太阴病吐食不下也;在腹,
即太阴腹满痛及
少阴、厥阴病也。特措词有文质,分次有赢缩,以此不同耳!其纪表里之义则同,仲景既存
《素问》六日六经之文于例,而又取华氏六日六层之义润饰之,而易其目以着篇,乃主药法
而略针法之意。巢元方能知之,故《病源》存华说于总
论,复次《素问》六日六经根据脉生病之文于
后,与仲景若合符节,是又得一证矣。夫又奚疑?



<目录>卷三

<篇名>《伤寒论》六经解四

属性:前论分次有缩,又有一证,盖六经虽六,核之止四。华佗一日、二日、三日在肤皮肌
,仲
景以太阳统之;四日在胸,以少阳统之;六日在胃,以阳明统之;五日在腹,仲景分为太阴
、少阴、厥阴三经。是华佗、仲景虽各分为六,恰各合为四耳!故仲景着各经欲解是,太阳
巳午未,阳明申酉戌,少阳寅卯辰,三阴则以亥子丑三时前后,兼一时而错互之,其实于十
二时中,止得三时焉。与《灵・卫气行》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二刻少阳,三刻阳明,四
刻阴分大同。阴分即三阴之分也。阴阳赢缩之义,殆本此乎。又仲景书中三阳中风,皆各有
证,独至三阴,则太阴有四肢烦疼一证,而少阴、厥阴皆止言脉不言证,明太阴篇一言可赅
二经,故二经篇从省也。由中风推伤寒,则太阴篇首所谓腹满吐食者,恐亦赅二经言。第兼
欲寐为少阴,兼渴热疼饥为厥阴,皆当以满吐为本,不然仅仅欲寐,岂足定为伤寒少阴病乎
?且少阴篇详言吐利腹痛,若以阳明、少阳篇不详太阳证例之,不大相径庭乎?且三阳篇详言
传经,又言并病合病之证,独于三阴则从略,而无太阴与少阴并病合病、太阴与厥阴并病合
病之证,更无三阴合病、二阴并病之证,岂不昭然乎哉!



<目录>卷三

<篇名>阳明病胃家实解

属性:邪之中人,各有法度。在躯则风中皮腠,湿流关节,寒伤筋骨,热伤血脉;在脏则风伤
肝,
湿伤肾,寒伤肺,热伤心。二者皆以类从。若邪之不以类从者,则必其表里相传者也。大法
在躯者以六经传,至七日愈;在脏者以五脏传,至六日愈。六经为阳,五脏为阴也。其表里
互传,不在此例。故仲景书于恶寒则以发热无热起,例于太阳篇,而于通书中,则本华佗六
日六层之说,而文之以六经之名,殆混经脏而横斜截之,自成一家言。故至阳明篇,独以胃
家实为正,而姑存阳明外证以备义,其篇中冠以“阳明病”三字者,皆指胃家实,与《素》

《灵》所称阳明为行身前之脉者不同。所以然者,药法与针法异也。读仲景书,勿执他经

疑此论,亦勿执此论以疑他经可已。经于他篇之首,各举病名,独“胃家实”三字浑含之者
,以见胃象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其部既广,不可单称一二故也,细读之自知。《千金》作
胃家寒者,“寒”即“塞”字之误,与“实”同义。《金匮》黄胆阴被其寒,《千金》亦作
塞,可证。奈何有见一“寒”字之异,从而为之辞者!



<目录>卷三

<篇名>肠覃解

属性:《灵・水胀篇》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
,恶
气乃起,息肉内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子,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
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泉案∶肠覃既生息肉,则有形矣。但覃乃延长
之义,于病状何取?当为蕈之省文。《韵》、《篇》并云∶蕈,之荏反,地上菌也。病之蕈
名者,盖取肠外息肉生如蕈状,后世咽菌、阴菌等名准此。读当寻上声,不当如字读。古蕈
、蕈二字多相通,故五经文本云诗葛,覃字亦作蕈。但彼蕈仍当训延,而此蕈则当训菌。二
字之诂虽异,二字之通则同。此类甚多,不可不正。



<目录>卷三

<篇名>蛊解

属性:《灵・热病》男子如蛊,女子如 ,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杨注《太素》以为男女
相悦
之病。女惑男为蛊,男惑女为 。泉案∶杨说盖据《左传》而对参得之,于名义最合。今为
引申之。蛊者,坏也。《素・生气通天》注谓煎厥由房劳来,而至耳目溃溃乎若坏都,正以
女惑男而坏也。 者,阻也。《史记・仓公传》韩女欲男子不可得,病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