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 升麻(各五分) 半夏(二分) 姜汤下。
〔气虚〕\x七味白术散\x 参 术 苓 草 藿香(各五分) 干葛(一钱) 木香(五分)
〔胃火〕\x泻黄散\x 见一卷火。
〔胃热〕\x玉女煎\x 见一卷温。
〔心肺〕\x藕汁膏\x 人乳 生地汁 藕汁(各一大盏) 先熬为膏,加黄连(五钱) 花粉(一两) 研末同熬,
再加 姜汁 白蜜为膏,噙化。
〔脾肺〕\x黄 汤\x 地 芍 麦冬 五味(各三两) 参 草 天冬(各三钱) 茯苓(一两) 每服
三钱,加乌梅、姜、枣。
〔通治〕\x黄连猪肚丸\x 黄连 粱米 花粉 茯神(各四两) 知母
麦冬(各二两) 为末,以猪肚一个洗净,入药缝口,煮烂杵细,蜜丸,人参汤下。
〔痿弱〕\x白茯苓丸\x 茯苓 黄连 花粉 萆 熟地 覆盆子 人参 元参(各一两) 石斛
蛇床子(各七钱半) 鸡内金(炒三十个) 蜜丸磁石汤下。
〔下消〕\x元菟丸\x 菟丝子(酒浸,研,焙干,十两) 五味子(酒浸,研,焙干,七两) 茯苓
莲肉(各三两) 山药(六两) 共研,将所浸酒打糊为丸,空心米饮下。
〔摄精〕\x秘元煎\x 远志 山药 芡实 枣仁(各炒) 金樱子(各二钱) 白术 茯苓(各钱半) 炙草
人参(各一钱) 五味(十四粒) 水煎。
〔通摄〕\x双补丸\x 鹿角胶 人参 茯苓 苡仁 熟地 苁蓉 当归 石斛 黄 木瓜 五味子 菟丝子
覆盆子(各一两) 沉香 泽泻(各五分) 麝香(一钱)
〔补泻〕\x大补地黄丸\x 见一卷燥。
〔补摄〕\x左归饮\x 见二卷虚损。
〔补摄〕\x大补元煎\x 见一卷中风。
〔益大〕\x加减肾气丸\x 熟地(二两) 丹皮 泽泻 茯苓 山药 山萸 五味 鹿茸(各一两) 肉桂
沉香(各五钱) 蜜丸,空心服。
〔益火〕\x右归饮\x 见二卷虚损。
〔补固〕\x鹿茸丸\x 麦冬(二两) 鹿茸 熟地 黄 五味 鸡内金 苁蓉 故纸 牛膝 山萸
人参(各七钱五分) 地骨 茯苓 元参(各五钱) 蜜丸。
〔强中〕\x石子荠 汤\x 黑大豆(一升,煮汁去渣入猪肾一个煮汁) 入荠 石膏(各三两) 人参
茯苓 磁石 知母 葛根 黄芩 花粉 甘草(各二两) 分三服,水煎。
〔下消〕\x加减八味丸\x 八味减附子,加五味。
〔消瘅〕\x玉泉丸\x 花粉 葛根(各一两五钱) 人参 麦冬 乌梅草(各一两) 生 炙 (各五钱)
蜜丸。
〔酒渴〕\x乌梅木瓜汤\x 乌梅 木瓜(各二钱) 麦芽 草果 甘草(各一钱) 姜(五片)
〔虫渴〕\x苦楝子汤\x 苦楝根皮(一握,切焙) 麝香(少许)水煎。
〔烦渴〕\x理中丸\x 见一卷中风。



<目录>卷之四\三消论治

<篇名>三消脉案

属性:何 六旬外,脉数,消谷善饥,动则气喘。是脂液内涸,火亢烁金之候。经所谓壮火食气。固本丸加
生白芍、炒知母,效。
族女 频食易饥,手足 动,此消中症。经云∶瘅成为消中。以初病胃热,消谷而瘦,煎熬日久,胃
脂内消,水液不为宣布,下注直降,势必延为燥涸。局方甘露饮宜之。
朱 渴饮消水,日夜无度,自夏历冬,阅所服方,寒热互进,毫不一效。今饮一泄一,渴则饥嘈,明
系肾阴竭于下,虚阳灼于上,脉转沉迟。沉为脏阴受病,迟则热极反有寒象也。思壮火销铄肾阴,肾液既涸,
必饮水自救。症成下消,急滋化源,迟则难挽,仿易简地黄饮子加减,生地、熟地、人参、麦冬、石斛、花
粉、阿胶、甘草,服之效。又令服六味丸加猪脊髓、龟胶、女贞子、杞子、五味、去泽泻、茯苓,得安。



<目录>卷之四

<篇名>黄胆论治

属性:黄胆 谷疸 酒疸 女劳疸 黄汗 黄胖 脱力黄附
黄胆由脾胃湿热郁蒸,渐致身目如金,汗溺皆黄,经谓湿热相交,民病瘅也。丹溪云∶此如 曲酱相似,
湿热久罨,其黄乃成。此发黄胆所由。《伤寒论》发热,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瘀热在里,必发黄。
又云∶伤寒汗已,身目为黄,以寒湿在里,不解,非但湿热发黄,寒湿亦发黄也。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
此发阳黄、阴黄所由。海藏云∶凡病当汗不汗,当利小便,不利,皆生黄。疸有五∶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
黄汗。身目悉黄,寒热体倦者,为黄胆。茵陈五苓散。食已如饥,头眩烦热身黄者,为谷疸。猪肚丸,实者
茵陈蒿汤,或龙胆苦参丸。经云∶食已如饥者,胃疸,即谷疸也。大醉当风入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