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湿兼虚也。四柱六柱饮,或四君子汤加升、柴。经云∶清气在下,则
生飧泄。
《难经》所云五泄,一曰胃泄,饮食不化,即风乘湿也。胃气汤。二曰脾泄,呕逆腹胀,即暑乘湿也。香薷饮、
参桂苓甘露饮加姜。三曰大肠泄,肠鸣切痛,即燥乘湿也。五苓散。四曰小肠泄,便脓血,小腹痛,即火乘
湿也。承气汤下之,再以黄连解毒汤加归、芍治之,次以芍药柏皮汤止之。五曰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
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变为热泄也。八正散加木香、槟榔,次用天水散。此外有痰泄,痰泄脉滑类弦。
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二陈汤加浮石、黄芩、神曲、姜汁、竹沥。或吴茱萸汤温服。探吐痰涎,
泄自愈。有食泄,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治中汤加香、砂、枳、术、楂肉、陈皮、谷芽、麦芽。
伤酒泄,嗜酒伤湿,便青绿色,葛花解酲汤。有暑泄,暑泄脉虚。自汗面垢,暴泻如水。薷苓汤、桂苓甘露饮。
伏暑久泻,玉龙丸。有盛暑伤其外,阴冷伤其中,为内外交迫。连理汤。有肾泄,即五更泄,一名晨泄,
由命火衰,肾虚不摄。宜补骨脂、五味子、山萸、肉桂、山药、茯苓、小茴香、杜仲、菟丝。有脾肾泄,由
二经并虚,朝泄暮已,久而神悴肉削。四神丸。有饭后即便,亦由脾肾交虚,真火不能腐熟水谷,故食下
即泄。二神丸。有滑泄久而不止,固肠丸。由气虚下陷者,补中汤。或大便滑泄,小便精出者,万全丸。若
老人诸泄,不宜多用渗泄分利。以人生五十后,升气少,降气多,渗利太过是降而益降,未免重竭其阳,泻
多则亡阴,谓亡其阴中之阳。宜升提阳气。如升、柴、独、防,佐以术、附、补骨脂。士材治泄九法∶淡渗、
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治泄者,当权其轻重缓急而用之。
凡泄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举,必脱滑不禁,然后以涩药固之。
凡泄水腹不痛者,湿也,宜燥渗。完谷不化者,气虚也,宜温补。腹痛肠鸣,水泄一阵,痛一阵者,
火也,宜清利。时泻时止,痰也,宜豁之。泻后痛减,食积也,宜消之。脾泄久宜涩,下陷宜升提。



<目录>卷之四\泄泻论治

<篇名>论肾泄

属性:肾中真阳虚而泄泻者,每于五更时,或天将明,即洞泄数次,此由丹田不暖,所以尾闾不固,或先肠鸣,
或脐下痛,或经月不止,或暂愈复作,此为肾泄。盖肾为胃关,二便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阳衰,则阴寒盛,
故于五更后,阳气未复,即洞泄难忍。古方治肾泄,用椒附丸、五味子散。若欲阳生于阴,肾气充固,宜八
味丸去丹皮,加补骨脂、菟丝子、五味子,用山药糊丸为妙。



<目录>卷之四\泄泻论治

<篇名>泻与痢不同及先后传变

属性:泻由水谷不分,病在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在中焦者,分利脾胃之湿。在下焦者,调理肝肾
之伤。若水泻久,则传变而痢脓血,是脾传肾,谓之贼邪,故难愈。若先痢后泻,是肾传脾,谓之微邪,故
易瘳。



<目录>卷之四\泄泻论治

<篇名>泄泻脉候

属性:胃脉虚则泻,脉滑,按之虚,必下利。肾脉微小则洞泄,肺脉微甚则泄。泄泻脉洪大者逆,泄而脱血
脉实者,难治。泄泻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泻脉多沉,沉迟寒促,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湿缓弱,
多在夏月。



<目录>卷之四\泄泻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除湿〕\x平胃散\x 见一卷中风。
〔飧泄〕\x升阳除湿汤\x 见一卷湿。
〔分消〕\x清六丸\x 滑石 甘草 红曲
〔热泄〕\x大厘清饮\x 茯苓 猪苓 泽泻 木通 山栀 枳壳 车前子(各一钱)
〔湿泄〕\x胃苓汤\x 见一卷中风。
〔食泄〕\x治中汤\x 见三卷饮食。
〔寒泄〕\x附子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渗湿〕\x四苓散\x 见一卷中风。
〔虚泄〕\x四柱六柱饮\x 参 附 苓 木香名四柱饮,加肉果、诃子,名六柱饮。
〔虚泄〕\x四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胃泄〕\x胃风汤\x 参 术 苓 归 芍 肉桂 粟米
〔脾泄〕\x香薷饮\x 见一卷中风。
〔暑泄〕\x桂苓甘露饮\x 见一卷暑。
〔小肠〕\x大小承气汤\x 见一卷温。
〔清火〕\x黄连解毒汤\x 见一卷温。
〔清热〕\x芍药柏皮汤\x 芍 柏皮 连 归
〔瘕泄〕\x八正散\x 见一卷火。
〔热泄〕\x天水散\x 见一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