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按]此案辨证,血分为湿热所郁。作为内痈之一,治当以内消为主,又须清除病理中的湿热和瘀滞,故于方中参入化瘀、清热、利湿诸法。分析前后数诊,可以看出孔氏治此病还借鉴了淋证治法,所拟诸方虽以祛邪为主,亦有顾护扶正之品。首诊方加用犀黄丸,意在消痈解毒;用黄土汤煎药者,寓有崇土制湿之意,方义颇堪玩味。

(十九)胆囊炎李某,女。患胆囊炎,右季肋部有自发痛与压痛感,常有微热,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部膨满,鼓肠暧气,脉弦大。投以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2克,白芍9克,枳实6克,川军6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大枣4枚、擘,金钱草24克,滑石12克,鸡内金12克),连服7剂,食欲见佳,鼓肠、嗳气均大减。再进原方4剂,胁痛亦轻,唯微热来迟,改用小柴胡汤加鳖甲、青蒿、秦艽、郁金治之。(《岳美中医案集》)[评按]此例为慢性胆囊炎。大柴胡汤原治少阳热邪来解、阳明里热变盛的病理,岳氏以此方和解少阳,泻下热结。在用法上重用生姜以制呕恶;加金钱草以利胆清热,滑石利尿泄热,鸡内金克化积热,方药增损合宜。此方用以治阳实黄应及胆结石亦属对证。

(二十)胆结石

例一陈姓,男,旅苏,吴兴乡友,年约三十余,身体强壮。发病时突然寒战、发高热,剧痛、呕吐。初吐黄绿水,后无物可吐,痛时患者呈惊怖颜貌,甚至以指头探压舌根,促其呕吐,痛苦万状,脉弦滑数,黄症色鲜明,面目如装金,舌苔黄腻,便秘。断为阳明实症,用大柴胡汤,大黄加至12克,元明粉12克,开水泡浸顿服。另以熊胆1.2克分二次吞服,时值夏令,嘱多吃西瓜,小便增多,大便已通,黄疸稍减,一日服药后泻下稀粪,系下干搪磁痰盂内,忽听到一阵撒石子声,便后捡得结石20余颗,大者如黄豆,小者如绿豆,短圆形、菱形不等,外面黄色,剖视内面墨揭或兼灰白色。此后逐次以原方加减,服药两个月,比

例一直保持联系,三、四年来曾复发。(叶橘泉述,徐培记录:我对胆结石辨证治疗的体会,《江苏中医》3:38,1961)

例一徐某,女,43岁。初诊于1973年5月。患者有胆道残余结石,先后手术3次,第1次于1952年作胆囊切除术,1964年复发;1967年底作第二次手术(总胆管取石),1968年复发;延至1973年4月又作手术(手术时查到右侧肝管尚有结石,T管引流有不少泥沙样结石)。以前发作时,常出现黄疸,发热,右上腹、剑突下作痛。目前体质虚弱,神疲肢软,脘腹时有闷胀感,大便日行二、三次,带溏泄。苔薄腻,脉濡缓。证属病久体虚,脾气健运失司,肝胆不和,失于疏泄。治拟健脾益气,疏肝利胆为法。党参12克白术9克云等9克积壳9克木香9克元胡粉4.5克(分冲)制军9克虎杖15克生山楂12克金钱草30克1975年4月:经服前方出入治疗达2年,未见发作过。与两年前相比,症状改善如下:1.体重增加,气色好转,食欲增加,每日进食1斤以上,大便每月1次、成形。2.右上腹闷胀不舒感消失。3.以前遇冷或疲劳时容易发病,现在即使受凉或工作疲劳亦未发病,而且去冬未穿棉袄,说明体质增强。再守原意出入。*375――党参12克白术9克淮山药9克枳壳9克陈皮”9克元明粉4.5克(分冲)虎杖12克生山楂12克制军9克延胡索12克

(顾伯华《外科经验选》

【评按】

例一为阳实证,患者年轻体壮,故叶氏用大柴胡汤加味方,和少阳、下热结。方内大黄加至12克以泻瘀热,另加元明粉以软坚导滞;加小量熊胆吞服以加强消黄作用。须予注意的是,此案根据季令特点加用食疗、西瓜恣食,有清热利尿之辅疗作用。这种结合时令的药疔、食疗治法,反映了叶氏在治疗方面的心思活泼之处。

例二既有胆石,复有胆囊炎,临床除脘腹闷胀外,症现神疲肢软,大便带溏,日行二、三次。辨证为病久体虚,脾失健运,肝胆不和、失于疏泄。证属虚实夹杂,正虚邪实。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利胆法。顾氏在较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其用药的特点是:①用党参、山药、苓、术益气健脾;②柴胡、枳壳、郁金、川楝子、陈皮、木香、香附以疏肝理气;③元明粉、虎杖、生山楂、草蕉、金钱草以利胆消克;④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玉竹以柔肝养阴;⑤红藤、公英、蛇舌草、鹿含草以清里热、消炎。全案审证既细,方治的配合和治法的疏利、补益合用,均颇有精意。

(二十一)输尿管结石

例一施××,男,53岁,印尼华侨。1962年4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在两个月前开始右侧腰痛,尿血。经××医院调线摄片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相当于第三腰椎之下缘处,有约0.8X0。5厘米之结石阴影。同年3月,又进行泌尿系统静脉造影,结石下移至骨盆腔,估计距离输尿管口约5厘米,因来求诊。疏以猪苓汤治之。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滑石18克阿胶9克水煎服。5月2日复诊:前方服14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