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止,尿转短赤,仍腰痛。一周前,腹部平片检查,结石位置未动。日改服下方:金钱草60克滑石15克石苇12克冬葵子9克海金砂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茯苓9克水煎服。上方服近20剂,结克排出,诸症消失而全愈。(《岳美中医案集》

例二患者,女性,36岁。初诊日期:1962年5月29日。门诊号:204624。前天早晨,突然右侧腰及腹部发生持续性绞痛,痛点不向他处放射,尿次减少,短赤淋沥,尿道涩痛,小便时兼有下腹部胀痛,痛甚则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黄色苦水,已三天不欲食,食入即吐;发病当晚曾吐出蛔虫一条,三天未大便,痛时腹无包块,无畏寒发热、咳嗽等征象,月经正常。痛时用阿托品及吗啡注射可以缓解。既往无类似病史,有腹痛史2年。检查:白细胞略高,尿常规:蛋白少许,脓球0~2,红细胞(+)。调线检查:右肾、输尿管、膀眺平片所见,于第四腰椎右横突稍下方相当干输尿管部位,有一卵圆形豆大之阳性结石阴影。诊断为右侧输尿管结石,患者不愿手术。中医治疗经过:症如上述,脉弦滑,苔黄滑,小便刺痛、短赤而涩。根据脉证,系肾虚、膀胱气化不行,相火太旺,因此在肾与膀胱经脉所过之处,发生剧痛:由于气化不行,湿热蕴蓄,致积结而成石。治宜通淋化石,兼以疏肝。方药:白术9克茯苓12克车前子9克飞滑石(另包,分冲)9克广木香3克荔枝核9克乌药6克小茴香3克甘草梢6克每日服1剂,连服5剂。6月2日

(二诊):服上药第四天后,少腹疼痛减轻,但腰疼未减,少腹仍有胀痛;小便通利,涩痛减轻,小便中徘出黄白浑浊之蛋白状液体;舌苔黄而干燥,脉弦滑,此乃肝气郁滞不宣、湿热壅遏之故。更方如下:川萆Z15克茯苓9克牛膝6克盐炒杜仲9克甘草梢3克小茴香3克3剂。6月5日

(三诊):腰痛显著减轻,昨下午会阴部剧痛、随即从小便中排出20余粒如绿豆大之结石,诸症霍然:少腹虽有轻微胀痛,乃正虚之空痛。即于上方去滑石,加熟地15克以滋补肾气。张元素曾云:“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6月9日

(末诊):诸症消失,惟小便色黄而数,以清热健脾法善其后。后追踪一年余,未见复发。

(蒋玉伯主治,朱曾柏等整理,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经过,《上海中医药杂志》3:22,1964)

【评按】输尿管结石,大致见于中医临床文献的石淋、尿血、腰痛等门,与石淋的关系尤为密切。此病在病理上多属下焦湿热蕴结所致。

例一初治用猪苓汤以滋阴清热利水,后以石苇散加减清利湿热、排石止痛。所用方药,配伍精而药效专,辨治颇见功力。

例二症见腰酸绞痛,溺短赤淋沥。辨证系肾虚、相火旺,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成石。治以通淋化石为主,辅以疏肝法。前后数诊均着意于清利湿热,末以清热健脾收功。全案方治能于实中求虚,运意灵巧。

(二十二)慢性前列腺炎任××,男,31岁。初诊日期:1972年11月7日。患者一年多以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腰部酸痛,掣引双股,少腹胀满,小便频数,排尿终末有白浊滴出,轻度涩痛,倦怠乏力,常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曾在××医院就诊,作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液镜检:脓细胞2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少量。既往有高血压病,血压达160~180/90~110毫米汞柱。检查:体温36.4℃,血压160/85毫米汞柱。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迟。辨证:肾虚阳亢,寒湿凝滞(西医诊断:侵性前列腺炎,高血压)。治法:平肝潜阳,散瘀开窍,利水法浊。方药:珍珠母30克归尾川克赤芍10克生磁石30克菖蒲12克猪苓12克生石决30克泽泻10克云苓10克琥珀面2.4克(冲)车前子10克甘草3克11月20日(复诊):按上方服药14剂后,自觉头晕、耳鸣及心悸目眩均减轻,腰酸痛及尿频亦见好转。仍觉倦怠无力,排尿终未尚有白浊滴出。血压150/70毫米汞拄,舌苔薄白,脉沉细。改用平肝温肾、散寒利水之法。方药如下:珍珠母30克菊花15克猪苓10克上肉桂6克泽泻10克q蓄10克紫石英30克牛膝10克归尾10克车前子10克川芎10克琥珀面2.4克(冲)12月7日

(三诊):按上方服药14剂后,头晕目眩已止,一379一偶有耳鸣,腰仍酸痛,已无尿痛及白浊。血压140/80毫米汞柱,舌苔薄白,脉沉细弱、两尺更弱。再以补肾柔肝、活血利湿之法治其本。方药如下:菟丝子18克荧实15克杜仲10克枸杞子24克归尾12克川断18克杭白芍15克泽泻12克牛膝10克上肉桂10克车前子10克云苓10克另服肾气丸,早晚各服一丸。按上方辨证加减,至1973年1月26日复诊,诸证悉愈,前列腺液检查亦属正常。随访三年,未再复发。(《房芝萱外科经验》)

【评按】此案病已经年,属慢性。虽以腰痛、尿频尿浊涩痛为主症,病理上属于寒湿瘀凝。但患者有肾虚阳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