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逆转。此外,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支莲、连翘、徐长卿、莪术等药理证实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

胃脘痛大多是久病,常因七情损伤,饮食不节而成,临证又多以寒热虚实错综交织出现,因此治疗胃脘痛必详细辨证方可取效。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因人、因病、因证而异,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充分体现了"无癌早防,有癌早治"的治未病原则。

2.胃癌的中医治疗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业已证实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约占消化道癌肿死亡人数的一半,每年新发生的胃癌患者约20万,发病率亦居各种恶性肿瘤之前列。能手术切除的占确诊病例的50%,手术切除病例的5年生存率大约20%左右。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伏梁""胃脘病""Y瘕""积聚"等病症范畴。例如当癌瘤引起贲门狭窄,导致进行性吞咽困难与"噎膈"的进食噎塞不利,甚至食入即吐的症状非常相似,当癌瘤引起幽门狭窄或完全梗塞时,其临床表现与汉代张仲景所说"胃反",《扁鹊心书》所说的'翻胃'基本相同。《灵枢-四时气》篇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外台秘要-Y癖等一切病》篇云:"心腹积聚久Y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变,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彻背连胸"以上描述,指明了本病的病变部位和主要临床表现。对病因病理,则认为与饮食不当,情志抑郁或久病不愈有关。如《圣惠方-治反胃呕哕诸方》云:"夫反胃者┉则有因饮酒过伤脾胃,劳乏所致┉则有因忧悒蓄怒,肠结胃翻所致,则有宿滞癖痼,积聚冷痰,久不全除,致成兹疾"。对某些可能成为胃癌的前期病变也早有所警惕。如《证治汇补-吞酸》篇说:"吞酸,小疾也,然可暂而不可久,久而不愈为噎膈反胃之渐也。"对胃癌的防治,《医贯-噎膈论》指出:"必外避六淫,内节七情,饮食自养,滋血生津,以润肠胃┉气清血和,则脾气健运而食消传化矣。"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胃癌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防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胃癌的病因病机

胃为水谷之海,百物聚集之地,又为多气多血之乡,人赖胃气而生,饮食药饵,先伤于胃,物聚类杂,最易壅塞,胃癌之生系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结痰凝,瘀毒互结而成,若先天不足则更有易感性。

1、情志因素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认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内经》指出胃癌是"暴忧之病"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流不畅,积而成瘀,痰瘀互结,壅塞腔道,阻隔胃气,引起进食噎塞难下;肝气郁滞,常可横逆犯胃侮脾,以致肝胃不和,气郁日久,则可气郁化火伤阴,损伤脉络,症见胃痛,吐血,便血等胃癌症状。忧思郁怒不仅可以致病,而且往往使病情加剧,许多胃癌患者,一旦查证是胃癌,立即忧心忡忡,食欲明显减退,全身无力,悲观失望,削弱了求生意志和自身防御,抗癌能力,这些都说明肿瘤的发生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2、饮食因素

饮食劳逸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饮食要节制,劳逸要适情,否则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中医早就认识到饮食劳伤,可导致胃癌的发生。若恣食膏梁厚味,辛辣炙怪品,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主湿,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蕴于内,积久不散,津液不化,津枯凝集痰浊积而为肿物,《医碥・反胃噎膈》也认为噎膈的成因为"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上海消化道病研究所研究发现,胃癌区及癌旁区细胞内维生素A、E、B12、及维他命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非癌的胃标本对应区细胞中的含量,这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维生素的缺乏有重要关系,这种关系在癌前期已在细胞内部发生。因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及胡萝卜素,不要长期食用腌菜,干咸鱼,熏制品,不吃污染霉变食品。对防范胃癌的发生是重要的。

3、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胃癌有否遗传?胃癌多见于一些家庭,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它的发生率在患者的亲族中比对照人群要高四倍;而A型血胃癌发病率高于其它血型的人,说明胃癌是受多因素性基因影响的。有先天素体不足,长期存在慢性胃疾。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胃癌的临床治疗

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有中医治疗及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