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法。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尚能与邪抗争,治当攻补兼施。晚期多属正衰邪盛,治当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同时亦应注意到扶正固然有"正足则邪自去"的一面,若扶正药物过早,过量,过长使用,反有引起留邪(或恋邪)的可能。例如有的病人过量服用人参、阿胶引起腹胀,鼻衄,同样祛邪谨防伤正,祛邪固然有邪去则正自安的治疗效果,然而祛邪药物的过量使用,常有耗伤正气的弊端,因祛邪药物大都属于苦寒攻伐或伤精耗气之品,害人非浅,例如个别患者全蝎一天剂量15克引起血尿。

胃癌除本腑受累外,与其它癌症一样因扩散与转移而出现全身伴随症状,或累及相近组织器官而发生局部症候,如发热,出血,贫血,昏迷,黄疸,胸腹水等,因而在治疗时针对伴随症状,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宜作相应治疗。

3、癌症放疗后的中医药防治

癌症放疗期间采用中医药能有效防治或减轻毒副反应,已被大家公认,放疗后的中医药防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为数不少的患者前功尽弃。因此,放疗后的中医药防治则显得更为重要;发挥中医药之长,弥补放疗伤正之不足,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应该选择的接力性治疗。

1.放疗后的中医药预防

恶性肿瘤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放疗是局部治疗,最好的疗效只能达到可见病灶消失,对中度敏感的癌细胞,要彻底消灭确有困难,G0期细胞及乏氧细胞仍然存在,部分患者本身仅能作姑息性放疗。以鼻咽癌为例:远处转移率4.8%--27%,尸检高达76%,长期生存率不足50%。因此,放疗后应该考虑到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降低,毒副作用没有消失,癌毒之邪尚未彻底清除,本虚标实仍然是患者的根本危害。坚持较长时间的中医药防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内分泌和体液调节功能,保护骨髓并提高其造血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机体自动控制系统能力,从而激发杀伤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歼灭能力,动员更多的免疫淋巴细胞和抗体包围癌组织使其受到抑制,让其潜伏、稳定、不增殖或减慢增殖,起到带瘤生存的作用、。治之大法扶正培本贯穿于始终,组方用药要选择具有抑制肿瘤的药物。据笔者30余年、数万病例的摸索,辨证分型归纳、概括为下列5型。

{1}气阴两虚型症见头昏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自汗,纳少倦怠,夜寐少宁,面色萎黄,苔薄舌淡红,脉细弱。常见于肺癌、脑瘤、淋巴肉瘤、食管癌放疗后。治宜补气养阴,方选八珍汤加减。

{2}阴亏血瘀型

症见咽干舌燥,五心烦热,吞咽不畅,胸胁疼痛,周身酸楚,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或晦滞,苔薄舌暗有紫斑,脉沉涩。常见于食管癌、鼻咽癌、肺癌、喉癌、扁桃体癌放疗后,治宜补阴化瘀,方选桃仁四物汤加减。

{3}肺肾两虚型

症见胸闷气短,动则咳喘加剧,咳痰无力,腰腿酸软,纳少多汗,时有潮热,面色s白,苔薄白,舌淡红或暗,脉细。常见于肺癌、纵隔肿瘤、脑瘤放疗后,治宜益肺补肾,方选人参蛤蚧散加减。

{4}肝肾两亏型

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燥,腰痛肢懈,胸胁胀痛,低热盗汗,苔微黄或糙,舌红边有齿痕,脉沉弦。常见于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骨癌放疗后,治宜滋补肝肾,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5}阴虚热毒型

症见头痛耳鸣,心烦失眠,口干且苦,虚火上炎,口腔溃烂,手足心热,纳呆神倦,盗汗便秘,尿黄赤,苔糙或光剥,舌干少津,脉细数。常见于扁桃体癌、喉癌、鼻咽癌、舌癌、软腭癌放疗后,治宜滋阴生津、清热解毒,方选沙参麦冬汤合复方半枝莲汤加减。

2、放疗后复发与转移的中医治疗

向外蔓延和转移是癌症的特性,放疗后多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再行放疗亦难以奏效。患者一旦了解到自身治疗手段的受限,体质下降,后遗症、合并症、继发症的困扰,产生绝望心态在所难免,求得对这些患者减少痛苦、延长生命、良好生存的有效治疗,中医药是最佳选择,也为患者所乐意接受。放疗后转移与复发,正气衰败,毒陷邪深,故治之大法需攻补兼施,补有力度,攻则峻猛,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根据病位不同,结合辨证分型施治,方能奏效。

{1}脑转移:

多见于鼻咽癌、肺癌、头颈部癌放疗后。因毒积脏腑,营衍壅塞,寒热相搏,导致清阳之气不得升,浊阴之气不得降,格于奇恒之腑的脑内,肿大成积发生转移性脑瘤。原发灶无论来自何方或放疗后复发,都会直接引起脑组织的局部损害,影响脑血液循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通路,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甚至发生脑疝,威胁生命,出现头痛、昏迷、眩晕呕吐、意识障碍、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耳蒙失聪等症状。临床分型以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脾肾阳虚,湿浊内阻,肝胆湿热,瘀毒内结常见。组方选药用桃仁、红花、赤芍、水蛭、虻虫、守宫、蜈蚣、川芎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