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用白虎汤之时,但加枣煎服,
不必拘于常法。仲景云∶四
月后天气大热,即可服白虎汤,(方同前。)特言其梗概耳。大率疹 未出,即可下;已出,即不可下;出定,即宜
利大小便。其已出未快者,可与紫草散(方见疮疹出不快门、)救生散、玳瑁散之类。其重者,
以牛李膏散之。(二方并见疮疹
倒门。)或毒攻咽喉者,可与少紫雪及如圣汤,无不效也。(二方并见疮疹攻咽痛门。)其余热不解,
身热烦渴及病疹儿乳母,
俱可与甘露饮。(方见疮疹后解余毒。)或便血者,以牛黄散治之,(方见疮疹便脓血门。)兼宜常
平肝脏,解其败热。虑热毒攻肝,即
冲于目,内生障翳,不急医治,瞳人遂损,尤宜慎之。然已出未平,切忌见杂人,恐劳力之人及狐臭熏触故也。
未愈不可当风,当风即成疮疥。如脓 出,可烧黑丑粪灰随疮贴之,则患愈而无瘢也。及左右不可缺胡荽,盖
能御汗气、恶气故也。如儿能食物,可时更少与葡萄,盖能利小便及取如穗、出快之义也。小儿斑疹本以胎中
积热,及将养温浓,偶胃中热,故乘时而作。《外台》方云∶胃烂即发斑,微者,赤斑出;极者,黑斑出。赤斑
出,五死一生。黑斑出,十死一生。其腑热即为疹,盖热浅也。脏热即为 ,盖热深也。故《证色论》云∶大
者属阴,小者属阳。汲总角而来,以多病之故,因而业医。近年累出诸处治病。当壬申岁,冬无大雪,天气盛
温,逮春初,见小儿多病斑疹,医者类如前说,如投以白虎汤之类,即窃笑云∶白虎汤本治大人,盖不知孙真
人所论大人、小儿为治不殊,但用药痢有多少为异耳,则是未知用药之法,故多失误。今传选诸家及亲经用有
效者,备录为书。
《刘氏家传》∶初虞世以涎比山泽之气,非也。山泽气蒸润而已,故虽山石,气亦能到。譬如,釜上甑蒸气
亦蒸润内外,渗漉涎则浓浊滞碍,非山泽之气可比,中风人涎如鳔胶挽不断,又岂能入关节?初虞世所着《必
用方》大有益于世。虽是谓中风不可吐;又谓小儿疮疹当转泻。此二说误人甚多。小儿疮疹转泻则虚,毒瓦斯内
攻,百无一生。
《张氏家传》惺惺散,出和剂方,小儿伤寒壮热,当先服此药,极验。次服人参羌活散。如壮热未退,切不
可与通利大便及凉药,恐是疮疹。如吃凉药,误矣。



<目录>卷第十八

<篇名>疮疹候第二

属性:《巢氏病源》伤寒发痘疮候∶伤寒热毒瓦斯盛,多发 疮。其疮色白或赤,发于皮肤。头作瘭浆戴白脓者,其
毒则轻;有紫黑色,作根隐隐在肌肉里,其毒重。则甚者,五内七窍皆有疮,形如发痘,故以名焉。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麻痘候,各有所说。痘候,早晨浑身微微地热,日午后大热,眼白加黄色,两胁下吸
吸动,更发甚如惊风,遍身大热,手足逆冷,此病属脏。所治者只用独胜散与发痘,(方见疮疹已出未出门。)慎不得泻,
恐水入大肠,痘子不出,泻下如赤豆汁及朝出暮 。或出如掌大,赤色及痘口内有臭气,唇黑色,死候。大凡
痘只得用独胜散散发出痘,将息安乐后,可用青金丹取下余积。(方见积聚门中。)后用匀气散补之。(方
见胃气不和门中。)常服朱
砂膏(方见惊积门中)即愈。第一先莫吐泻,恐水入大肠成恶候。
茅先生小儿麻候∶浑身微热,午后大热,眼不白不黄,微加赤色,手足冷,吐逆,此候属腑。所治者亦根据
痘候调理,恶候一同。
《婴童宝鉴》∶小儿疹痘为脏腑积热发于皮肤为之。其热在腑,发之即疹也,腑属阳。其发之微热在脏,发
之即痘也,脏属阴。发之甚、未发,同一治。未出,可下,解热而退;既出,慎勿下之及冷药逼之!其病不出,
在内害人也。
《婴童宝鉴》斑痘死候∶斑痘出后热不去,大泻而渴。有此疾,皆因已出后服冷药,逼在肺中也。烦躁,迷
闷不食,大小便难。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痘疮所主候∶凡小儿痘疮,疮外应之候。若壮热汗不流,先躁而出者,主心也;先嗽
而出如砂子形者,主肺也;先肚痛而出疹子者,主脾也;先如疟而发渴,后为水 或有黯血者,主肾也;先目
赤如珠,暗流羞明,出疮子或有硬脓而不破者,主肝也。
茅先生麻痘不通治恶候歌∶
斑疮出后热难除,冷药先冰在腹居。渴甚泻多便溺涩,不餐躁发命须臾。
《玉诀》小儿斑疹候歌∶
伤寒胃热作斑疮,倒 因风气受伤。太过损肝多紫黑,大为阴盛小为阳。
此患未出,多不辨之。只作伤寒调治,多误。如太过者,解之。
《玉诀》小儿斑疹候歌∶目涩语声短,发热有时凉。手耳如冰冷,三关洪又长。
(又一《玉诀》斑疹候歌与此同。但第一句云∶气喘声多促,余三句并同。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