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火动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热于胃,喜多食,食无足时,小便色黄,各曰中消。宜人参白虎,清胃保中。
  一、消浊,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致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混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宜加味地黄汤,滋其真阴,久服可愈。
  以上渴证,初起者,宜用前法。倘日久不愈,津液枯焦,其渴愈甚。若仍用黄连、花粉苦寒之类,未有不致危殆者,惟七味白术散对证之药,放胆用之,非此不愈。
  
  
  卷三 消渴证治入方
  
  莲花饮
  治上消口渴,饮水不休。
  白莲须 粉干葛 白云苓 大生地(以上各一钱) 真雅连 天花粉 官拣参 北五味 净知母 炙甘草淡竹叶(以上各五分)灯心十茎,水煎,热服。
  
  生津四物汤
  治上消,已服莲花饮后,用此。
  白归身 大生地 杭白芍 净知母 大麦冬 官拣参(以上各一钱) 正川芎 正雅连 天花粉 川黄柏炙甘草(以上各五分) 肥乌梅(一粒)灯芯十茎,水煎,热服。
  
  人参白虎汤
  治中消,消谷易饥,食无厌足。
  官拣参(一钱) 熟石膏(二钱) 净知母(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加晚粳米一两为引,水煎,以米熟为度,澄清热服。
  
  加味地黄汤
  治下消,小便混浊,色如膏脂。
  大怀地(二钱) 正怀山(一钱五分) 山茱肉(一钱二分) 宣泽泻(六分) 粉丹皮(一钱) 白云苓(一钱二分) 建莲肉(七分) 净知母(五分) 芡实米(一钱) 大麦冬(一钱) 北五味(十四粒)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
  
  七味白术散
  治小儿久病消渴,口干不止,惟此最神,放胆用之。方见卷三泄泻门。
  
  
  卷三 消渴证治消渴简便方
  蚕茧汤通治三消之证。用蚕茧壳,或取丝绵结块者,取来煎汤,时时当茶饮,饮至二七,无不愈者。盖此物与马同气,皆属午火,在人为少阴君火,善伏膀胱之火,引阴液上潮于口,而渴自止。昧者以为膀胱之火作祟,不知膀胱之火,不能收摄,已随小便而去,惟其不能上潮,所以津液不生而口作渴。不观仙家运用三昧真火,以心为君火,命门相火,膀胱民火;起火必自膀胱始,而后相火、君火,三火齐发; 炼阴魔,真火熏蒸,甘露自降,何渴之有?消渴日夜饮水无度,用猪肚一个,洗极净,入淡豆豉五钱在内,以线缝之,煮极烂,取汁饮之。肚亦可食。
  
  又方
  煮猪血清汤,不入油盐,多饮极效。此物善能滋阴降火,专走血分。脾气虚者,间日饮之,恐防作泄故也。
  
  
  卷三诸血证治
  经曰:营者,水谷之精也,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濡润宣通,靡不由此。凡吐血者,荣卫之气逆也。盖心者血之主;肺者气之主。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营养百骸,溉灌筋脉,升降有常,自然顺适。或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气留不行,血壅不濡,是以热极涌泄,不无妄动之患。且气有余便是火,火乘于血,得热妄行,上奔而为吐血也。故小儿吐血,因伤食者最多,盖阳明多气多血。若郁热内逼,必致荣血妄行,所以小儿吐血,属胃者十之七八。更有尚在襁褓而吐血者,多由重帷暖阁,火气熏逼,或过啖辛辣,流于乳房,儿饮之后,积温成热,热极上崩,或吐血、或衄血、或尿血、或便血者有之矣。若久嗽血者,是又肺虚所致,宜保肺滋阴。
  肺朝百脉之气,肝统诸经之血。脾胃有伤,荣卫虚损,故血失常道而妄行,倘气虚神倦,唇无红色者,切勿寒凉,宜四君子汤先救其脾,脾实则血止矣。
  血虚者,精神如旧,唇舌如常。以四物汤加参、术,补气即所以生血也。
  吐血者,胃中积热,火逼其血而妄行,故从口吐出。宜清其胃火,使血归经,盖血属阴,阴主降,凡血证从下出者顺,从上出者皆逆也,清胃散。
  鼻血者,脾热传肺,虚火上炎,血行清道,故血从鼻出。宜加味四君子汤。
  有咳嗽而吐血者,此心肾水火不升降,火炎无制,肺胃枯燥。宜滋阴降火汤。切不可作童子痨治。
  有大便下血者,粪前见血者为近血,盖自大肠来也,黄连解毒汤;粪后见血者为远血,从胃脘小肠来也,清胃散止之。久不止者,补中益气汤加胡连。
  
  
  卷三 诸血证治入方
  
  四君子汤
  方见卷三疟疾门。
  
  四物汤
  方见卷三疟疾门。此加人参、白术(各一钱)。
  
  清胃汤
  治吐血,并粪后血。
  黑栀仁 怀生地 粉丹皮 大当归(以上四味各一钱) 雅川连(五分)净水浓煎滚,热服。
  
  加味四君子汤
  治脾传肺,血从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