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一钱) 白云苓(一钱) 粉甘草(八分) 芽桔梗(一钱) 大麦冬(二钱)黑栀仁(一钱) 片黄芩(一钱五分)灯芯十茎,竹叶七片,水煎,热服。
  
  滋阴降火汤
  治小儿咳嗽见血,升水降火。
  大生地 当归身 杭白芍 净知母 建莲肉 润玄参 大杭冬(以上七味各一钱) 真雅连 天花粉 炙甘草(以上三味各五分)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
  
  黄连解毒汤
  治吐血,并便前下血。
  正雅连(五分) 川黄柏(一钱) 小条芩(一钱) 黑栀仁(一钱)灯芯十茎,水煎,滚热服。
  
  补中益气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
  
  
  卷三 诸血证治诸血简便方
  凡吐血、鼻血,低头掬损肺脏而吐血,以及上下一切血证,用百草霜扫下,研为细末,以糯米煎汤,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米饮调服,三服立愈。百草霜须乡间烧茅草锅底取之,烧柴炭者不用。
  凡鼻血如注,顷刻流至数升,无药可解,急将患者头发解开,将发梢浸新水盆内,良久,血即止,止后仍服凉血清火之药。至浸发亦不可太久,只问病者心内觉有凉气即止,久则凉冷入心,恐生别证。至神至奇!此可治稍大之儿,乳子无发可浸。
  
  又方
  治鼻血不止,用大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饼子如钱大。左鼻出,贴左足心;右鼻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贴两足心。立时即止,即以温水洗去之。
  
  又方
  以乱发烧灰吹鼻,以线扎中手指根,左鼻出扎左,右鼻出扎右。又以栀子烧灰,研末吹鼻内。
  
  又方
  治鼻血,以韭菜捣汁一杯,童子小便一杯和匀,温暖服之,血散火降,立时即止。盖韭菜散血,童便降火故也。
  大便泻血,用乱油发、鸡冠花、侧柏叶俱烧灰,三味等分,研极细末。每服一钱,水酒调服。
  
  又方
  用霜后干丝瓜烧灰存性,研为细末。每服一钱,酒调空心服。
  下血危笃不可救者,用干丝瓜一条,烧灰存性,研末听用;槐花烧灰存性,研末听用。
  每以丝瓜末一钱、槐花末五分,共研匀,米饮调,空心服。
  小儿小便血淋,用鸡白屎白如粉者,炒极焦,研末。每五分,酒调,空心服。
  小儿尿血,乌梅烧灰存性,研为细末。每次一钱,米饮调下。
  
  
  卷四肿满证治
  经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腹大,身尽肿,皮浓,按之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又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水病下为 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夫肿满之证,悉由脾胃之虚也。脾土喜燥而恶湿。因中气素弱,脾虚无火,故水湿得以乘之,而脾愈不运,则乳食凝而不化,停积于中,而肿满作焉。治肿者,当以脾胃为本,而以浮肿为标,斯庶几矣。若以消伐克削为能事,未有不致危殆者。
  治肿当分上下,经曰:面肿者风,足肿者湿。凡肿自下而起者,皆因于风,其治在肺,宜发散之,参苏饮合五皮汤。肿自下而起者,因于肾虚水泛,或因于脾气受湿,宜渗利之。故仲景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槟榔。
  一身尽肿者,或胎禀不足,卒冒风寒,或因疟痢脾虚,皆能作肿。轻者胃苓丸,重者加味胃苓丸,当与末条参考。
  凡小儿之肿在表者,头痛身热,此风寒在表。宜微汗之,五苓散少加麻黄、葛根、苏叶、杏仁以发之。若身无热,五苓散加肉桂,膀胱气化,小便利而肿消矣。
  阳水肿,身热,大便秘,小便赤涩,烦躁口渴,以五皮汤作煎,送沆瀣丹微下之;阴水肿,身不热,口不渴,身冷怯寒,二便自调,平胃散加白茯苓、草果、木香、藿香。
  凡肿证先起于腹,而散于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后归于腹者不可治。
  若小儿元气本虚,复遇大病之后,而浑身浮肿,四肢冷,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滑泄,不思饮食。此阴寒之极,脾胃将绝,治肿之方俱不可用,惟以四君子汤加青化桂、炮姜、砂仁、白蔻,以救其脾胃,斯可矣。昧者但见其肿,不知元气之竭绝,而犹消导利水,复以舟车、禹功暨大戟、芫花、甘遂劫夺之者。此杀人之事,慎之戒之!
  
  卷四 肿满证治入方
  
  参苏饮
  方见卷三咳嗽门。
  
  五皮汤
  方见卷二伤湿门。
  
  五苓散
  方见卷二伤暑门。
  
  胃苓丸
  方见卷二伤湿门。
  
  加味胃苓丸
  即胃苓丸本方加后药。
  头面肿初起,略加麻黄;作喘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黄赤加木通;身肿加五加皮;腹胀加砂仁、白蔻、丁香、枳壳;脚冷不温加附子、上青桂、防己。
  
  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