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表热者。多因伤风寒之故。喜人怀抱。畏缩恶风寒。不欲露头面。面有惨色。不渴。清
便自调者。此热在表也。宜发散。惺惺散。败毒散。升阳散。火汤。十神汤。选而用之。
里热者。喜露顶面而卧。扬手掷足。揭去衣被。渴饮冷水。儿小不能言。吮乳不休者是
小便赤。大便秘。此热在里也。宜解利之。凉惊丸。三黄丸。四顺清凉饮。凉膈散。钱氏抱
龙丸。牛黄凉膈丸。黄芩汤。选而用之。
有表里俱热者。宜通圣散。柴芩汤。人参白虎汤。选用。



<目录>卷之二\心所生病

<篇名>热有虚实

属性:虚热者。多在大病之后。或温热。兼潮热。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调之。竹
叶汤调元汤地骨皮散主之。
实热者。面赤腮燥。鼻干焦。喜就冷。或合面卧。或仰卧。露出手足。掀去衣被。大渴
饮水。大小便秘。宜泻之。神芎丸。大金花丸。大便不通者。用胆导法。
或问治热以寒。治寒以热。良工不能废其绳墨也。今治虚热。乃用温药者。亦有说乎。
。说见内经。实热者。邪火也。可以水制。可以实折。故以寒治热者。逆治法也。虚热者。
真火也。水不能制。寒不能折。唯甘温之剂。可以胜之。故以温治虚热者。从治法也。逆之
从之。不离乎正。
按钱氏书中。有潮热发搐似惊者。附会之说也。盖热则生风。诸热不退。皆能发搐。不特潮
热也。其以十二时分五脏者固是。愚窃有疑焉。人身之气。昼则行阳二十五度。故昼则发热
。夜则明了者。此热在气分。宜小柴胡汤白虎汤主之。夜则行阴二十五度。故夜则发热。昼
则明了者。此热在血分。宜四物合桂枝汤主之。如昼夜发热者。此气血俱虚也。宜如前法。
分表里虚实治之。如日晡潮热。乃胃中有宿食也。宜下之。小承气汤。三黄枳术丸主之。
如伤风发热。伤饮食发热。变蒸疮疹发热。胎热疳热。各随其类治之。
\x生犀散\x 治风热。
地骨皮 赤芍药 北柴胡 干姜(各一两) 甘草(半两) 生犀角(二钱) 上为细末。每
服一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x脱甲散\x 治夹惊伤寒。烦躁口渴。
柴胡 当归 龙胆草 甘草炙 知母(各三钱) 白茯苓(二钱五分) 人参 川芎(各
钱) 麻黄(连根节二钱) 热甚。加升麻葛根。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连须葱白煎服。
\x黄连安神丸\x 治心热。
朱砂(飞四钱) 黄连(五钱) 甘草(五分) 上为末。饼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灯
草汤下。
\x木通散\x 治心肺热。
生地黄 木通 荆芥 地骨皮 桑白皮(炒) 炙甘草 桔梗(各等分) 上锉细。入生姜
水煎服。
\x地骨皮散\x 治夜热及潮热虚热。病后余热。
知母 柴胡 甘草(炙) 人参 地骨皮(初采者) 半夏 赤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量
人大小加减。入生姜水煎。
\x升阳散火汤\x 治诸热在表者。宜发散之。乃火郁则发之也。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人参 白芍药(各五分) 防风(二钱五分) 柴胡(八分) 甘
草(炙二分) 甘草(生二分) 上用水煎。
\x牛黄凉膈丸\x 治上焦壅热。口干咽痛。燥烦涎潮。
马牙硝 寒水石 石膏(各二两) 甘草(微炙一两) 胆星(三钱) 紫石英(五钱飞) 牛
黄脑子 麝香 上为末。炼蜜丸。每一两分二十四丸。每一丸薄荷汤化下。
\x神芎丸\x 治一切诸热。实者服之。虚者禁用。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头末 滑石(各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芎(各半两) 上为
末。水丸。随大小加减。温水下。
\x黄芩汤\x 治心肺蕴热。口疮痛。淋浊不利。
泽泄 栀子仁 黄芩 麦门冬 木通 生地黄 甘草 黄连(各等分) 上锉入生姜一片
竹叶汤治虚热。
竹叶 石膏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甘草(炙) 粳米 上锉。除粳米外。先煎众药成。
去渣入米再煎。米熟去米服。
\x柴苓汤\x 小柴胡合五苓散 通圣散 大金花丸 败毒散 凉膈散 河间凉膈散。用硝磺
。东垣凉膈散。去硝磺。加桔梗。 四顺清凉饮十神汤 茵陈五苓散(五苓散加茵陈)
一儿生下。便有目赤口疮之症。自是头常热。山根青筋横截。幼疾甚多。予曰。此胎热
其治在肝。小儿者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肝为乙木旺于春。乃少阳发生之气。经云。春
气者病在头。故头常热也。肝之色青。故青筋浮露也。肝常有余。不治。恐发惊风。乃用泻
青丸去大黄加黄芩为末。炼蜜为丸服之。自此头凉。青筋泯没。亦少病矣。
一儿发热。至日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