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韓君丈人九天採訪真君● ,是為神霄九宸,掌生殺之權,發號施令,雷動風馳,故萬物莫不由此而成始而成終也,所以玉宸道君主之,在人中院。
  太上大道君。
  道君者,有道之君也,昔靈寶降生為西那國王,天下太平,百姓稱之曰有道,道者蹈也,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皆明德新民之事,自家及國,以至天下,皆能上行下效。《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至天下之普。《中庸》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修齊治平。天下之大事,豈不由修身正心誠意,然後可以平治天下乎!然有道之士,務在濟世利人,桀紂無道,百姓罹禍,周文商湯拯民於水火之中,為解倒懸之苦,後世歌之為有道之君。
  常保景化內
  《玉經》:天子王侯得奉之者,致國太平,故富國安民,強兵戰勝,外無寇盜之撓,永保社稷。持誦是經,專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土,保天長存,喻人精炁充滿,身體強壯,無有邪炁所侵,自保壽康,故保持光景造化之內,毋使失墜,毋令外邪亂其至道,敗其靈根,盜其至寶。可保景化。
  九回鏡中清。
  九和十合如鏡之清明,洞見事物,《玉皇經》云:敗其靈根,盜其至寶,蓋不能得保守景化也,以致鑑不空而衡不平矣。昔陳與明得明鏡之道,修鍊十八年,以晋太康元年三月初一日飛升。又太康中,新野先生鄉人張如珍,遇神人降於室,傳明鏡洞鑑之道,曰夫燭物理者天也,鑑物形者道也,天之道以清,鏡之道以明,審而無差,形定於此,物應于彼,故川嶽之狀,鬼神之情,無所逃而隱也。天以清而容萬有,水以澄而鑑眾形,若夫天清鏡明,澄心静神,而得內外洞徹,則至道成矣。倘外役於物,而內勞於神,心神昏濁,不能澄清,則去道遠矣。此法吾受之於長桑公子,長桑公子受之於太清天帝,子若修之,能洞達玄通,遐照八極。夫洞真法中有四規之道,依四時而行,亦與此同。體古人所謂虛其室,白自生,定其心,道自成,信矣哉!如珍修之九年,徹見千里,無一物可隱,以梁天鎰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飛升,號全真達道真人,此乃九回鏡中清之旨趣焉。此經一句主一事,若人行得一句,即與道合真而為至人也。又有李士寧軒轅鏡之說,具在別傳。
  解帶玉暎室,
  玉暎室,乃上清玉宸宮,在人中脘,神室既解結滯,則如玉之輝映,《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乎屋漏,恐懼乎其所不聞。
  乘素入四明。
  素,空也,耳之於聲也,乘空素而達四聰,肺都童子素明字無英,明者日月交合而成字,始制文字者,其知造化乎。
  携提日中王,
  日中司命接生君,字道靈,携提者,不暫捨也。凡言日者十句:混合五日房,三日暎玄敷,日中一運珠,日為三矜交,五帝散日精,日中司命童,日中開五暉,混化啟明日,飛霞散天日,海日自東生之類,日中真靈乃太陽之精,在人則坎中之陽,兩腎問一點明瑩者,日中王也,以子時建生。
  併羽月中晨。
  兩耳分陰陽,故有日中王月中晨,如祖天師鬱儀結璘之真訣,皆主宰日月之神也,携提併羽者,欲常提省接連不昏聵也,昔陳先生與楊太初遇真人聶紹元傳二景高奔之法,後得道飛升。《古詩》曰;聖人奪得造化意,手搏日月安爐裏,微微騰倒天地精,攢簇陰陽走神鬼。又曰:若人間我修行法,遙指天邊日月輪。又曰:日月交合時,便是生身處,本來面目真,勸君勤照顧。經云:聖日聖月照耀金庭,日月合璧,乃月晦夜交合也,內丹於此下乎修合。
  太一召天魔,
  上卷略釋之,太一乃水精元之炁所化,天地之先,一數生水以成象,人生之前,一炁之精感化而成形,非水無以立天地,非精炁無以立人身。《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所以太一為萬神之宗主,故能執符以召制六天大魔。《大洞經》中,凡言太一者有十,如上卷太一務命根,太一居紫房,中卷太一召天魔,携提太一真,下卷太一上元炁,太一儔丘蘭,太一楊威明,上携女太一,羽節命太一,太一景中王等。是太一之神,於五神中併而為一,是故五臟皆有太一,亦猶天地之間無處無水也,在大道中,謂之太一天尊,諸天謂之太一帝君,九天之中謂之碧玉宮太一大天帝,專主水事,斗中謂之太一,五福諸地謂之太一尊神,雌一女真謂之太一元君,在人謂之太一之神,隨處莫不皆有。太一居人腦中,人有罪福,小則太一簡閱奏帝,大則三尸奏事,重則三官鼓筆,所以太一乃人神之領袖也,得一則萬事畢。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人得一而生,既已生矣,復能守一,則此道大明,及至成全,一亦何在,識者宜盡.心焉。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丹經》云:既至成時一也無,蓋欲人無所執著,欲求魚兔,須藉筌蹄,魚兔既獲,筌蹄可捨。又云: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帝君較萬精。
  帝君,一名七靈,一名逢凌梵,常守人兩眉之上,執符把籙,攝召六天大魔。《金書》云:太一執符,帝君品命,即此二真也。
  拔遏死積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