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無妄,釋曰實際,道曰真,儒曰誠,其實一也。誠者,天之道也,子思孟子發明已盡,既有此誠實之理,必有主之者,即周子無極之真,二五之精是也。道曰杳冥之精,其精甚真,又曰真中有神,是以三才中各具此理此神以生。《莊子》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同體。此經包羅天地,囊括三才,無一處不實,故曰總真。
  文昌者
  文者,理也,如木之有 ,其象交錯,古者蒼頡制字,依類象形。昌者,盛也,大也,言天地之文理盛大也,如伏羲則河圖之文以畫八卦,立三極之道。此經所以推窮三才中之文理性命,皆自二炁五行中出,故文昌星乃土炁所化,坤土之卦辭曰;黃裳元吉,文在其中也,艮土之卦辭曰:生萬物者莫盛乎艮,成萬物者莫極乎艮,故周子所謂陽變陰合,遂生五行,《度人經》云:五文開廓,普植神靈,而南上文華,光彩煥爛,故十四章云:南昌發瓊華,乃南極長生朱陵上帝南昌受鍊真人所治,見有上帝所賜注生真君八角玉印,所謂南斗注生,不言文昌,而言南昌,蓋丹天世界文明之地,梵炁所化,是為南昌上宮,今南嶽衡山朱陵洞天,上應奎軫,始因奎壁垂芒,帝命主持斯文,壁位居亥,專主圖書,奎位居戌,專主文章,蓋奎宿有文彩,壁宿能藏書,昔贏火之後,於屋壁得古文,故壁之於文,與有功焉,是以文昌宮有東壁圖書府。太微垣中,有南斗第五星文昌煉魂真君,又有太上九炁文昌官,文昌上相次相上將等星,又有文昌圖流運以生化文物,是故天地之問,生成變化之道,莫大於此,故曰開明三景,是為天根,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等語,實基於此。《易》曰物相雜,故曰文,是以《文昌》一經維紐不貫,亦如易繫云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惟變所適,又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亦此義也,故文昌之在世者,乃教化之本源。
  大洞者
  大者,雖天地之大不可加也,洞者,通也,萬物通有此理,即太極之謂,太極既判,天地人三才各極其位,所謂物物具一太極,故總而言之是曰大洞,即邵子所演,箕子所陳,《皇極》之道同義,經籙法皆有三洞,而大洞最高。
  仙經者
  經者,由也,萬物公由之正路也,儒《詩》、《書》、《易》、《禮》、《語》、《孟》、《春秋》皆經也,修道之謂教,故曰,仙經。元始因人之所稟賦各具是理,故修明品節,以為教化之本,使鬼神并人各返本源,就所稟受處修進,以為學道求仙之捷徑也,人能原始要終,反求諸其身,則天地萬物皆備於我矣。
  文昌準易
  題曰:《無極總真文昌大洞》者,似為倒持,有所不合,當依無極文昌總真大洞。無極者,即太極中陰陽動静也,文昌者,五行也,總真者,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大洞者,化生萬物也。經曰萬炁生萬神是也。故曰太極圖是一部《周易》,無極圖乃一部《文昌大洞》,已於圖中明之,雖然久則難變,恐貽眾疑,姑仍舊貫。且此《經》與《易》無異,《易》以乾坤為門,《經》以大地為主,門,用也,主,體也,仰則觀乎天文,俯則察乎地理,理亦文也,天文者,六十甲子日月星辰布列三十二天也,地文者,六十四卦配於三十六壘也,人文者,凝集三十六宮三百六十骨節中神炁也,即《度人經》三十二天外彌羅天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三十六地者,九壘土皇,每壘分四土皇,共三十六土皇,總治方輿衍而伸之,則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二篇之策共三百六十,以應周天太陽行度之數也,小而陽爻因之,凡陽爻皆三十六,以應四九金數也。今大洞首章四言者二十二句,計八十八言,另安於上以應無極,外五言正經三十六章,計六百二十句,每句當易卦一爻六十四卦,計三百八十四句,應之以乾坤坎離四卦,計二十四爻,古人處之四正,非也,蓋乾坤為大父母,而生六子,坎離乃萬物之父母,生生之根也,當置太極之中,其六卦以三百六十爻句布於十二月,上應周天火侯,餘二百三十六句,將二百句分布四正,以應四象,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每方五十句,合得八句卦,每卦六爻,計四十八爻,外取二句以分卦之奇耦陰陽,而四象備矣,復取三十六句納於中官,以應太極得卦六,所謂金入土釜丹鼎圓成,經計四千九十六言,即《易》變四千九十六卦也。以此解釋,則知《文昌》乃一部《周易》也。《易》有聖人之道四,《經》有聖人之道五,窮天地之原者,尚無極,保性命之正者,尚總真,究陰陽之理者尚文昌,神變化之妙者尚大洞,咀辭味之奧者尚仙經,乾坤毀則無以見易,陰陽隔則無以見《文昌》,《經》亦易簡之道也。君子所居之安者,《經》之敘也,所樂而詠者,章之辭也。顧不妙哉。其餘觸類以長之,將以俟於方來。琪載拜。
  祖師太玄道父牛孳先生發問啟請并集經,祖師九天開化元皇帝君,重修玄契并敘經,祖師文昌皇人玄聖道君主文昌圖并掌經。
  《文昌大洞經》,以太玄道父為祖者,乃天上集經之師也,以元皇帝君次之者,乃此經初出流傳人問之祖也,文昌皇人次之者,乃斡運生炁、主持文物、輔佐皇猷之祖也。按